(原标题:中兴、华为相继出海日本,国产手机又有多少胜算?)
摘要:日本手机市场一直被业内视为一座“孤岛”,较为特殊的手机使用环境甚至还形成了独有的文化现象,本土运营商在这片土地上几乎有着绝对的话语权。
全面屏手机的兴起,意味着消费者对于日益同质的产品有些厌倦了。而一直以来没怎么发声的中兴,近日却在美国纽约布鲁克林举行的新品发布会上,推出了一款使用铰链相连的双屏折叠手机——Axon M。让人没想到的是,这款产品的设计概念随即在行业中迅速发酵,使得华为、三星纷纷效仿。
Axon M标新立异的造型还有一个特殊意义:它其实是与日本移动运营商NTT Docomo共同构想的结果。中兴手机营销副总裁杰夫·伊(Jeff Yee)表示:“折叠屏创意最初就来自日本,为了打造不同的产品,两年前我们就开始与NTT Docomo洽谈合作事宜了。”
Axon M进军日本市场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其实早在2015年,中兴就在东京建立了研发中心,主要聚焦通讯技术的研究。另一方面,华为赴日的频率也在逐渐增多,《日本经济新闻》最近连续曝光它们“在日本开设大型工厂”,以及“40万月薪招聘员工”等举措。此外,华为此前还透露了一个名为“P”的日本产品计划,暂且还不知道具体内容。
日本手机市场一直被业内视为一座“孤岛”,较为特殊的手机使用环境甚至还形成了独有的文化现象,本土运营商在这片土地上几乎有着绝对的话语权。不过,随着日本智能手机相关政策的放宽,以及民众认可度的上升,近些年来日本市场也成为了国内品牌出海争夺的一个重要目标。
用户增量与本土品牌低迷,意味着日本市场有一定潜力
皮尤研究中心此前发布了一份2015年的全球智能手机普及率调查报告,其中显示日本智能手机普及率仅为39%。有趣的是,所向披靡的三星当年就是在日本碰了壁,整体份额算下来只有3.4%,而当时韩国智能手机的普及率已经高达85%了。
不过仅仅过了两年时间,分析机构Marketing Research Camp的数据却显示日本智能手机的普及率翻了一倍,今年5月时达到79.5%。实际上,2015年时日本的功能机用户占比约为50%,不难发现,他们其实可以视为一种增量的基础。
然而,日本本土品牌近两年来未能撑起市场的发展。根据IDC的调查报告来看,2017年第一季度,京瓷、夏普、索尼、富士通等品牌的市场份额分别为11.8%、10.8%、8.2%和5.7%,而外来品牌苹果却占到了50%以上。
排除手机本身的质量不提,老大哥索尼更像是自己定错了销售策略,Xperia在日本的签约价格几乎是iPhone的两倍。以Xperia Z5和iPhone 6s为例,它们的售价分别为50000日元和26000日元。而夏普甚至一度停产,直到去年富士康收购后才开始慢慢恢复元气。富士通则在今年8月时寻求出售手机业务,仅打算保留少数股份来维系手机品牌。除此之外,松下收购三洋无异于抱团取暖,它们的市场份额已经不足5%了。
相比之下,苹果最初在日本市场的份额只有个位数。不过,2009年与软银签署分成条款以后有了些许改变,去年4月的一次全线调价则引爆了消费者的热情,2016年底时该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一度达到了60%以上。这意味着日本的“孤岛”时代已经结束,外来品牌通过有效的市场策略也能够获得一定的生存空间,日本市场总体来说还是很有潜力的。
改变原本的商业思路,与日本运营商合作极为重要
在智能手机普及之前,日本功能机几乎都是运营商定制的。尽管这些产品迭代得很快,但由于NTT Docomo、KDDI AU、SOFTBANK(软银)等移动运营商在塑造内容上有着绝对的话语权,各大应用就如同签署了主机平台的独占条款一样,需要审时度势的进行站队。
举个简单的例子,大多数日本便利店、贩卖机、车站都接入了手机支付功能。这项服务主要通过索尼与NTT Docomo开发的FeliCa芯片完成,而只有配备了这款芯片的手机,才能利用近距离感应技术完成支付。NTT Docomo和KDDI AU甚至敢联动玩具厂商,生产捆绑手机的玩偶熊——用户握住玩具的左右手可以给父母发信,握住脚则可以打电话,运营商的任性态度可见一斑。
该情况也适用于智能手机,无锁手机(即不绑定任何运营商,能用所有SIM卡)在日本市场中的数量极其有限,民众手中绝大多数还是运营商定制的有锁版。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华为曾在2015年拿到过日本无锁手机市场份额的头名(占比约为33.7%),总体销量其实是不太多的,但一部分国内媒体为了博人眼球,还总是打出“华为占领日本”口号。
在Axon M进军日本之前,中兴主要还是通过BLADE V7 Lite与BLADE E01这样的千元机进行试水,而它们和运营商的合作也集中在比较小众的领域。比如与NTT Docomo联手推出的儿童手机服务,不仅不要钱,还有一些话费减免,又比如和KDDI推出的4G通话儿童手表等等,实际上并未完全打开市场。
政策机遇与产品本土化:争夺日本市场的两个关键
2014年,日本总务省一纸文书下达,要求各大手机运营商于2015年5月“解除新机型的SIM卡限制”。尽管NTT Docomo、软银当时对于新规还回应得含糊其辞,表示“具体应对方法还将进行进一步讨论”,但这项政策确实是打开了日本无锁手机市场。
根据市调机构MM总研公布的数据来看,2013年日本地区无锁手机的出货量为11万台,仅占整体智能手机出货量的0.4%,该数字在2014年时增长为3.1%,而2015年的比重则达到5%,全年出货量相比之前提高了60%,接近200万台。
不难看出,较早在日本市场中潜伏的中国品牌抓住了这个机会,华为、华硕都位列无锁市场份额排名的前几位,占比往往都在20%以上。而日本本土品牌暂时还没有关注这个领域,Covia也就是偶尔露个熟脸。随着政策的进一步放宽,未来无锁市场所带来的营收还是值得期待的。
当然,这并不代表与运营商的合作就可以搁置了。在产品设计上一度固执的苹果,也开始进行日本本土化改进。Apple Pay此前就加入了公交系统支持,并采用了前文提到的近距离感应技术。也就是说,只有在日本购买的iPhone和Apple watch才会搭载索尼研发的Felica芯片,其它地区则采用Type A/B制式的NFC。
实际上,中兴、华为赴日的基础设施已经建成,包括研发中心的落成,包括无锁和有锁手机市场的探索,本土化改进越来越受到重视。Axon天机7就是中兴与日本音频厂商AKM合作的产物,MONO则是它们与NTT Docomo深度定制的防水智能机。而华为2015年时在日本地区的销售额已经突破10亿,它们也正在考虑将产品中的显示屏替换为日本人熟悉的JDI(Japan Display Inc)面板。
除此之外,由于日本针对手机产品的关税相对较低,而官方对于硬件指标又没做太多要求,利用低价策略来吸引消费者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擅于低价营销的国产品牌出海日本,总归还是有一些胜算。
【钛媒体作者介绍:小谦,文/箱子,微信:net1996】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