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2D动画对抗3D革命
一九八七年十月三十日,Hudson发售了联合NEC共同开发的、以HE-SYSTEM规格为基础的、采用CD-ROM为载体的PC Engine主机,该主机也是家用游戏机历史上第一台以CD-ROM为载体的游戏主机。
PC Engine被Hudson寄予众望 结果却让他们大为失望
PC Engine主机(后称PCE)是Hudson以任天堂FC主机为狙击目标而进行开发的。游戏软件方面Hudson在FC主机时期已经积攒下了足够的经验,同时手里面也攥着不少的资金,他们又想要将公司做得更大,于是便想到了自己开发游戏主机。在那时,CD-ROM仍然是尖端科技产品,CD-ROM光盘容量大、易保存、相对卡带造价更为低廉,所以在联系第三方厂商的时候,就有不少厂商对其表示了兴趣,其中就包括业界大厂Namco以及Taito。同时,由于该主机以高速性能表现为主要卖点,作品以移植街机游戏为主,FC时代的一些名作也就没有必要再向上移植了。
PC Engine图像显示控制芯片VDC HuC6270
PCE主机乃Hudson倾全力打造之游戏主机产品,CPU方面使用了6502定制版,并采用HuC62为名的芯片组提供图像处理机能。虽然CPU是8位的,但是图像芯片等外围芯片都是16位的,照样能够实现远强于任天堂FC主机的表现能力。再加上突破性的CD-ROM光驱的搭载使得Hudson的PCE成为了当时的一台划时代的产品,PCE甚至对我们现在的游戏主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Hudson在商业判断的业界上绝对是数一数二。
《天外魔境ZERO》被不少玩家评价为系列最强之作
前面我们说过PCE搭载的CD-ROM光盘媒介容量大、成本低,也就使得游戏公司可以在光盘中塞入更多的内容,其中就包括动画影像。分辨率方面可实现“256×240、320×240、336×240、512×240”多重分辨率输出也比FC要强上不少。在PCE上我们见到了不少以内含动画过场为主要卖点的游戏作品,比如《天外魔境》系列的续作《天外魔境ZERO》,该作也被不少玩家认作是《天外魔境》系列的最强的一款作品。
光凭这一个恐龙头的3D立体演示DEMO 索尼就已经拔得先机
PCE发售时,业界正在兴起一股3D立体影像革命的风潮,而PCE发表初期,索尼PlayStation游戏主机以及世嘉SEGA Saturn游戏主机也几乎同时发表,无论是PlayStation还是SEGA Saturn都具备了3D立体多边形渲染的能力,唯独PCE由于搭载的是HuC62芯片并不能提供多边形处理能力,也使得PCE从根本上就无法与PlayStation以及SEGA Saturn比拼3D能力。当然,以己之弊处拼他人之长处这种没脑子的事儿Hudson也不会去做,他们的PCE所强调的是可提供媲美动画作品画面的游戏软件。用秒间30帧的2D图像力战3D革命听起来确实让人感到魄力十足。那时3D立体尚不如今天这么火热,人们对3D多边形的认识还远远不够,所以Hudson这一步棋走得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看似超酷的PCE举着坚持2D平面画面孤身一人向3D大潮冲去
但是,梦境早晚有幻灭的那一天。由于Hudson对游戏业界未来的估计失误,几乎将这家如日中天的游戏厂商葬送性命——虽然PCE的游戏充斥着大量的精美的动画片段,但是归根结底玩家买回去就是为了“玩游戏”而不是为了“看动画”。Hudson所发售的游戏作品也没有拉到更多的游戏厂商的支持,几乎就是以“动画过场游戏”+“移植街机游戏”为主体,同时又由于3D多边形技术发展迅猛,人们逐渐被3D的美丽吸引开来,PCE也就显得不那么强大了。
那时可渲染3D多边形的游戏主机就像《阿凡达》一样是个稀罕物件儿
您也许会对此产生疑惑,这到底有没有我说的那么严重呢?历史总是相似的,举一个今天的例子来看吧,《阿凡达》为什么能在国内取得这么大的成功?距离詹姆斯卡梅隆的上一部国内上映的电影《泰坦尼克号》已经过去了十数年的时间,《阿凡达》携带着更加成熟3D重装上阵,在国人几乎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砸向中国电影市场,那么结果呢?我们都看到了,《阿凡达》在国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了全世界范围内票房第二大的地区。PCE与3D之争也就是这么一回事儿了。
用一台主机去抗衡未来发展的技术,PCE走的这步棋真的是走错了。可惜如战场般残酷的商场并没有游戏中的Save/Load,Hudson也只好独咽苦果,为PCE吹响了送葬曲。大失元气的Hudson收拾精神准备干回自己的老本行踏踏实实做游戏,不时还参上几脚尖端科技技术,但是这也都无法改变Hudson日渐衰败的命运。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