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数码 >> 手机 >> 资讯 >> 正文

手机支付前景可爱不可及 安全和终端成瓶颈

作者:未知  来源:IT时代周刊   更新:2006-7-25 15:21:17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来源:《IT时代周刊》】 【作者:李琳】

  《IT时代周刊》记者/李 琳(发自北京)

  新兴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NFC)的应用,会使手机支付业务得到蓬勃发展吗?而NFC手机支付商用实验的开展,是否意味着手机支付时代已经来临?

  2006年6月27日,诺基亚携手中国移动厦门公司、易通卡公司和飞利浦共同在厦门启动中国首个近距离通信(NFC)手机支付商用试验,消费者使用NFC手机可以乘坐公交车、看电影等业务。

  在应用拓展速度飞速发展的今天,手机已经不再是单一的通讯工具,MP3、电影播放等越来越多的新功能被植入到手机这个通讯工具中。此次NFC手机支付商用试验的开展,是否能给消费者带来一个全新的消费潮流?

  据了解,手机支付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早在2002年,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都曾进行过手机“小额支付”试点,这也是国内最原始的手机支付模式。“小额支付”模式是用手机话费来消费或缴费,这种方式由于方便、简单,也容易为用户所接受。但在这种代收费方式中,电信运营商由于有涉足金融业务之嫌,中移动于2003年8月停止了部分代收费业务。在之后的2年内,手机支付市场更因为运营商的不理睬而沉寂下来。

  此次厦门进行NFC手机支付实验,是否能保证不重蹈当年移动和联通的后尘?而终端和资费的制约,会不会成为手机支付难以发展壮大的障碍?

  一切都在疑问中。

  步履艰难的手机支付

  手机支付在国内是个新鲜事儿,但在国外却早已风靡。据了解,芬兰在数年前就开展了用手机来支付洗车费的业务。在一些国家,小到停车费,大到商场购物,都可以用手机进行支付结算。在韩国,SK电信、KTF以及LG电信,三大移动运营商都相继推出了利用手机的无线结算服务。

  当手机支付方式在国外渐成气候之时,中国的移动运营商也看准了这一新兴的支付方式,向这一领域快步走来。但由于各种问题的存在,致使这项业务一直无法发展壮大。

  2000年6月,广东移动与中国银联广州分公司联合推出了手机的“小额支付”业务。手机用户只需发送短信到01080,就可以方便地实现购物、缴费等交易支付活动。据了解,广东移动的“小额支付”服务包括信息类和支付类两大业务:信息类服务包括用户银行卡信息(余额)查询、银行卡账户变化短信通知、对账通知、到账通知、话费查询等;交易类服务包括公共事业费用的缴纳、话费缴纳、手机购买各种卡(手机缴费卡、游戏卡等)、彩票投注、手机投保(与太平洋保险公司合作)、网上购物(与网络运营商合作)等。但这一新兴业务只风光了一下,此后时间内,无论是联通还是移动都没有大力发展手机支付业务,市场也因此沉寂下来。

  据了解,手机支付之所以发展缓慢,与国内的政策限制和手机支付本身所具有的安全风险有关。在手机支付业务中,费用的收取一般有两种途径:一是费用通过手机账单收取,即从用户的手机话费中直接扣除,或者在用户支付其手机账单的同时收取;二是从用户的银行账户(即借记账户)或信用卡账户中扣除,在这种方式中,手机只是一个简单的信息通道。

  而国内最初发展的手机支付,是用手机话费来消费或缴费,这种方式由于方便、简单,也容易为用户所接受。但是,电信运营商有涉足金融业务之嫌。2003年8月,中国移动停止了部分代收费业务,可见其承受的政策压力。

  其次,制约手机支付大规模发展的另一个因素就是安全问题。中国金融认证中心技术顾问关振胜认为,手机支付无论对用户还是银行,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通过各种技术手段保障其安全性,没有这一基本前提,手机支付的前景便不容乐观。近年来,国内各商业银行先后在一些地区开通了自己的手机银行,但关振胜认为“客观地讲,有搞‘形象工程’的味道,很多手机银行的总体安全状况并不能令人满意”。

  对于政策性限制的问题,移动运营商采取与银行或中国银联合作的形式,可以解决。但安全问题却无论如何也不能“绕”过去,这也直接关系到移动运营商的得失。

  刚刚兴起来的手机支付,在这些问题面前偃旗息鼓了。

  起死回生

  运营商刚刚对手机支付的未来死心,却没想到一项新的技术——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NFC)却又将运营商的激情再次刺激起来。

  NFC技术作为一种简单易用的近距离无线技术,由于其便捷的使用方式,目前已经迅速成为世界各地运营商、手持设备制造商、信用卡公司和公共交通系统的首选技术,该技术可以进行包括安全支付和票务等非接触式交易。飞利浦半导体大中国区高级副总裁兼区域执行官李耳介绍说,NFC技术可以让消费者在移动过程中进行安全支付、公交购票、以及获取娱乐、信息和服务。

  除了使用NFC技术可以提高手机支付的安全性外,存在的大量消费者也是让运营商心动之处。

  据AC Nielson调研公司2006年在中国市场进行的调查显示,八成以上的消费者希望将公交卡、银行卡集成到手机。在新兴移动应用中,手机支付是深受用户欢迎的项目。而据美国市场调查公司Yankee集团的新近调查结果显示,2006年,亚太地区大约有3亿手机用户将使用手机支付进行购物,整个手机支付市场将达到548亿美元。

  现在,国内开展手机支付的基本环境已经形成。我国已成为全球手机拥有量最大的国家,手机用户总量现已接近3亿,而银行卡的保有量已多达7亿张。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6年1~9月我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累计为38438.8亿元。假设其中5%用手机支付方式,这一市场规模也将达到1900余亿元。

  诺基亚企业创新机构亚洲区NFC事业部总监郑昭东表示,中国首次NFC手机支付商用试验的启动,发动了整个产业链的上下游,包括移动运营商、服务提供商、手机及芯片厂商在内的移动支付价值链。郑昭东透露,厦门项目持续2~3个月,2006年测试将在中国各大城市推广,2007年争取形成大面积商用。

  此外,中国移动已成立研究小组负责支持对NFC商用的准备工作,预计2至3个月在国内进行地铁与银行领域的试点。中国联通也正在积极研究包括NFC在内的各种非接触支付技术,并可能在年底之前出台移动支付标准。

  “NFC技术将为新业务与应用提供机会。”厦门移动相关负责人表示,它将改变消费者使用移动电话的方式,覆盖购物、旅游、数据交换等多个领域,改变消费行为的电子化程度。同时手机制造商、运营商、系统供应商、内容供应商之间合作的方式也会改变,从而建立新的业务模式与赢利机会。

  在美妙的、前景巨大的市场刺激下,中移动开始了新一轮的淘金之旅。

  落地生根需跨越多重门槛

  中移动与诺基亚、飞利浦等企业在厦门进行的NFC手机支付实验的成功,是否意味着手机支付即将在中国市场上形成潮流?

  答案是不确定,最起码在目前来说仍然处于不确定状态中。

  据了解,在厦门进行商用试验的NFC手机支付,用户必须使用集成了NFC芯片的手机,而且要在配合可以识别NFC支付手段的专用读卡器才能完成手机支付。显然,NFC手机支付把手机支付的门槛提高了,这意味着用户要想使用NFC手机支付业务,必须更换一部手机。用户即使有了具备NFC支付功能的手机,如果没有相应的读卡器设备,手机支付功能也只是一个摆设。NFC手机支付商用试验,将引发移动运营商、服务提供商、手机及芯片厂商等多家的技术改革。

  未来,在厦门进入商用的一系列新的应用模式涉及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只要手持集成了NFC芯片且具备支付功能的手机,用手机对准刷卡器,就可以进行坐地铁、看电影等消费;将手机放在嵌有NFC标签的海报前,可以下载电影内容、手机铃声和海报。但NFC手机支付要想落地生根,需要地铁、公交和电影院等公共设施安装专用的NFC手机支付读卡器,而且手机厂商也要积极研发集成NFC芯片具备手机支付功能的新型手机。

  可以说NFC手机支付在每一个环节的普及,都将耗费巨额资金。要想在未来的城市中随处可以使用NFC手机支付功能,NFC手机支付进入商用,仅仅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手机支付落地生根还是比较遥远的事情,普及更要从长计议!

  此外,NFC手机本身在技术上也存在问题。

  首先,现有NFC手机几乎都是为测试研发,在设计中多将NFC芯片组放在手机后盖上,包括存储芯片。根据诺基亚方面介绍,在大规模商用时,会将存储芯片整合到手机主板上。但是,无论是在主板还是后盖,在手机上的固化意味着更换手机时有丢失原卡信息的可能,最适合的是将存储功能做到SIM卡上。其次,虽然NFC芯片有有源和无源两种被感知方式,但在推出的NFC手机中,都由手机电池供电,厦门测试的3320也是如此。这就意味着,万一手机没电,NFC就无法运作。

  在应用前景不明朗,技术上还有待解决问题的情况下,对于NFC手机,也许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数码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数码:

  • 下一篇数码: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手机脏了洗洗就好了 日本京瓷推

    这款日本智能手机可以用肥皂和

    苹果日本AI研发中心将于3月正式

    索尼正式进军手游市场 明年发布

    日本众筹VR美少女“陪睡”计划

    日本众筹VR美女陪睡游戏 200万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