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电器业重组,中国不应袖手旁观(经济透视)
冯昭奎
日本芯片巨头尔必达2月27日向日本东京地方法院申请破产保护,进入重组程序;而瑞萨、富士通、松下三家日本企业此前宣布合并半导体芯片中的系统大规模集成电路(LSI)业务,并将于年底开始生产应用于智能手机、汽车电子设备等产品的半导体芯片。日本电器制造业的一系列重组富有启示意义。
电器业一直是日本颇具代表性的强势产业,尤其是半导体芯片产业,曾是日本制造业引以为豪的成功领域。上世纪80年代,日本曾凭借在存储器芯片领域的优势,占领了全球市场超过50%的份额。长期以来,以芯片为代表的中间品出口占日本出口贸易总额约80%。近年来,面对日元升值、“3·11”大地震、世界经济衰退,以及韩国、中国大陆及台湾地区电器业的兴起,日本各电器、电子集团竞争优势日渐丧失,遭到空前的巨额亏损,其市场份额不断被韩国夺食。2011年,韩国首次超越日本成为半导体市场的第二大国,美国则以拥有全球芯片市场53%的份额,进一步拉大了领先日本的差距。这种全球竞争态势令日本的半导体企业感到焦虑不安,力图通过重组合并等改革措施,集中精干力量重夺市场份额。
日本电器业的重组改革得到了日本产业革新机构的积极支持。该机构成立于2009年7月底,是以支援尖端技术及专利技术实用化为目的的投资机构,最大投资能力可达9000亿日元(100日元约合1.24美元)。该机构虽有政府背景,但决策权完全交由民间企业。该机构迄今已投资了10多个项目,其中较大的项目都是促成大企业的事业重组。2011年8月,该机构曾促成索尼、东芝(微博)、日立三家公司合并中小尺寸面板的生产业务。
对日本电器业遭遇的危机和重组改革,中国业界不应袖手旁观。日本大型企业的重组,可能会涉及越来越多的在华日资企业,如索尼与日立的重组,将以“对象子公司”各自拥有的世界最高水平高附加值技术为基础,最大限度地利用日本产业革新机构投入的成长资金建立新生产线,以适应高附加值市场的需求。其中的“对象子公司”就包括索尼移动显示器(苏州)有限公司。此外,日本产业革新机构已投资的项目中,也有直接投资在华日资企业并成为其最大股东的案例。
应该注意的是,日本电器、电子业在政府支持下的抱团合作是有传统的。在我国当前推进产业升级的背景下,日本产业革新机构模式或有值得借鉴之处。目前,中国的半导体芯片产量很大,但多为低端、低附加值产品,国际市场的占有率很小,国产电子产品所需的高端芯片仍需进口。日本大企业的重组改革,反映出日本企业高度重视中间品的制造。在今后的发展中,重视包括核心零部件、半导体元器件、原材料、精密机械等高技术、高附加值中间产品的制造,也应是我国产业升级的一个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