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段子这么说:乔布斯花几千万将iPhone变薄0.5毫米,结果中国人一个套,没了;花二十几年把iPhone屏幕变清晰,结果中国人一个膜,没了!那么,不贴膜真的会划伤么?为什么中国人这么喜欢贴膜?
乔布斯:贴膜?别闹!(设计台词)
iPhone不贴膜会划伤吗?
最新的iPhone 5和上代的iPhone 4S采用的屏幕材质是第2代康宁大猩猩玻璃(Gorilla Glass 2)。
大猩猩玻璃(Gorilla Glass)以前多用在航空器械方面。2006年,乔布斯为了解决iPhone放在裤袋被硬质材料划伤的问题,找到了康宁公司。在乔布斯的劝说下,康宁公司同意与苹果合作,将自己的产品应用在消费类电子产品上。慢慢地,这种防刮擦、轻薄而光滑的玻璃成为了高端智能手机、平板和智能电视的标配。
钢铁的硬度小于玻璃,无法刮花屏幕
按照摩氏矿物硬度表,硬度可以分为10个等级,最坚硬的金刚石为10。即使是普通玻璃,其硬度也达到了6-7左右,而钢的硬度只有5,所以即使是普通的玻璃,用刀也是刮不花的。在日常生活中,硬度超过iPhone手机屏幕的只有部分硬度较高的合金制成的钥匙。以及常见的沙子,沙子里因为包含了石英,摩氏硬度为7.5左右。
因此,iPhone如果不贴膜的话,会被某些合金制成的钥匙划伤;也会因为与普通的沙子摩擦而留下细微的刮痕。
iPhone贴膜的缺点有哪些?
手机膜不可避免降低屏幕亮度
在避免手机被划伤的同时,贴膜也有一些显而易见的缺点。
缺点1:降低屏幕亮度
即使是以高透光率为卖点的AR膜(又称高透光率防反射膜),其透光率也仅在95%左右;其他类型的手机膜对屏幕亮度的影响会更大。
缺点2:降低触控灵敏度
贴膜之后,可能出现原本滑动如飞的屏幕变得“卡壳”、“滑不动”的情况,降低iPhone的触控体验。
缺点3:贴膜损坏手机无法获得保修
Mfi认证是苹果对授权配件厂商生产的外置配件的许可
用户使用未经过苹果MFi认证的手机膜,如果因贴膜导致腐蚀性等损坏,将无法从苹果获得保修。
为什么中国人喜欢贴膜?
苹果公司的技术支持代表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贴膜这种非官方的行为在中国特别流行。如上文分析,手机贴膜有利有弊。那么,为什么唯独中国人在权衡利弊之后大多选择了贴膜呢?
主观原因:中国iPhone用户心理作祟
综合考虑收入水平和iPhone手机的售价,中国用户往往不将iPhone简单视为一款数码产品,比较难接受其作为一款数码产品的日常损耗和折旧。
并且,用户往往有“花了这么多钱买手机,也不差几十块钱贴个膜”的想法。
“把iPhone当个宝”和“不差几十块贴膜钱”这两大心理,令中国的iPhone用户往往难以理性权衡贴膜的优缺点。
中国街头随处可见的贴膜小摊
客观原因:手机经销商为了暴利怂恿贴膜
据此前记者调查,现在市场上最便宜的贴膜成本只要0.8元,而市场价格则可以卖到10元~15元,而最贵的贴膜成本大概是15元,市场价格则可以卖到80元~100元。一款手机膜只要打上苹果授权的标志,模仿苹果产品的包装,就能以远高于成本的价格出售。而事实上,苹果在中国并未授权厂商生产原装贴膜时,没有所谓“原装膜”、“官方膜”的说法。
对于经销商而言,因为iPhone手机的价格相对比较透明,留给经销商的利润空间并不多,他们的主要利润主要来自于手机膜、手机壳这些配件的销售。有苹果水货店坦承,其七成收入来自配件。在暴利的诱惑下,手机经销商自然极力兜售“手机一定要贴膜”这个观点。
结论:手机贴膜有利弊 理性权衡勿盲从
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即使是iPhone采用的第2代康宁大猩猩玻璃也无法防止所有的刮伤。但同时,手机膜也会在一定程度造成使用体验的下降。明智的做法是根据自己的使用习惯和手机换代的频率权衡是否贴膜,而不是在他人的怂恿下盲目选择贴膜。
在本周的CES上,康宁公司将发布第3代康宁大猩猩玻璃,新品升级了玻璃制造的配方,抗刮擦能力比第二代提升了足足 3 倍,有40%的刮痕将成为肉眼不可见。但或许iPhone实现裸奔,需要迈过的不是技术门槛,而是消费者的心理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