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移动通信技术领域,日本一直走在世界前列。本文结合日本3G业务的发展轨迹,探析3G业务普及将对我国传播领域可能带来的影响。
日本是世界上最早开展3G手机业务的国家之一,目前日本3G手机用户数约有1亿,超过移动通信用户总数的80%。①日本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并未止步,NTT公司宣布将于2010年推出准4G的LTE手机宽带服务。日本3G运营商之一EMobile公司CEO千本倖生在他的新书《挑战型经营》中指出:“一直以来的趋势是将固定电话的功能转移到手机上,而今后,电脑化的移动通信设备将成为历史的必然。ADSL带来的高速信息传输技术,必将促进为移动通信的腾飞插上翅膀,那就是移动通信的宽带(Broadband)技术。”②
截至2008年底,我国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达到了1.18亿,由于手机终端与网络等各方面的限制,人们通过手机上网能做的事情还十分有限。尽管如此,手机上网人数还是达到1.18亿,这个数字足以说明人们对移动互联网的期待,也预示了移动宽带的巨大市场潜力。随着3G网络的普及,一场移动宽带带来的信息传播革命即将展开。
日本的3G普及之路
日本的3G业务开展较早,于2000年6月以招投标方式颁发3G牌照,并于同年12月颁发3G许可证,获得许可证的移动运营商分别为NTT DoCoMo、KDDI和J-Phone(现Vodafone k.k)。获得牌照后,这三大巨头纷纷推出3G业务。2001年10月,日本移动通信巨头之一NTT DoCoMo在东京率先推出全球第一个商业化3G网络服务FOMA(Freedom Of Mobile Multimedia Access)。3G的普及之路是艰辛的,到2002年7月,该公司的3G用户只有12.7万户,而此时该公司的2G用户超过4176万。日本另一家移动通信巨头KDDI于2002年4月推出3G服务,展开了艰苦而残酷的竞争。2005年,日本又发放了两张WCDMA制式的3G许可证,分别被软银(Softbank)和EMobile获得。软银通过收购Vodafone进入日本3G市场,EMobile则于2007年3月开通WCDMA商用网络,各移动通信服务商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这种竞争也大大推进了日本3G业务的普及,使百姓能以低廉的价格获得高质的服务。
据日本总务省的统计,2003年9月,日本全国移动通信用户总数为7860万,其中3G用户为1328万,占16.9%;2004年,日本全国移动通信用户总数为8384万,其中3G用户达2494万,占移动通信用户总数的29.7%。2005年3月,日本全国移动通信用户总数为8700万,其中3G用户达3196万,占37.6%;2006年12月,日本全国移动通信用户总数为9494万,其中3G用户达6322万,占66.6%;2007年3月,日本全国移动通信用户总数为9672万,其中3G用户达6991万,占72.3%;2008年3月,日本全国移动通信用户总数为1.0272亿,其中3G用户为8810万,占85.8%。③当前,日本3G用户约为1亿人,这在总人口为1.25亿的日本来讲,是一个很大的比例。
3G改变信息传播格局
经过多年的发展,3G服务在日本已经得到普及,从2G到3G的转变也已基本完成,“手机用户”的概念已基本等同于“3G用户”的概念。超过1亿日本3G用户通过手机访问网络、发送电子邮件、管理个人博客、进行视频通话、收看电视节目,还有实时导航、网上购物、在线游戏、手机钱包等丰富多彩的服务项目。2008年日本“iResearch”公司对500名手机用户的调查统计显示,每天用手机上网10分钟以内的超过30%,每天用手机上网10~60分钟的超过40%,超过1小时的近20%。④而另一项统计显示,每天通过手机登陆博客和SNS的手机用户超过60%,这个比例在低于19岁以下的女性中更是超过80%。⑤如果这些人在今后继续保持这种生活习惯的话,手机博客用户还会继续快速增长。
对3G技术最通俗、简单的理解,便是将国际互联网与手机等移动通信工具综合运用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它将互联网的触角延伸到全世界的各个细枝末节。3G网络在中国普及之前的今天,中国网民人数达2.98亿,居世界首位;而手机用户的数字更是惊人,超过6亿,更是毫无疑问地占据全球首位。可以预见,手机用户在不断增长的同时,其中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3G,他们几乎可以与电脑终端的网民一样发布和获取互联网上的信息。今后,网民一词将由两个部分构成:通过电脑上网的“电脑网民”和通过手机上网的“手机网民”,使整个网络传播布局产生重大变化。
在网络中,网民既发布信息,是信息生产者,也接受信息,是信息消费者。网民数量的爆炸式增长,将极大地增加信息生产者和信息消费者数量,这就给各类业务的服务商提供了很大的舞台。3G服务将创造更多的网络信息生产者,同时也创造数量庞大的网络信息消费者。中间的流通媒介便是3G网络。3G网络在中国的普及,不仅将改变全球的信息传播格局,在我国国内,互联网与手机的结合,将创造更大数量的网民。“电脑网民”和“手机网民”将共同组成更加庞大的群体,将会对中国的网络舆论产生巨大影响。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