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数码 >> 笔记本 >> 资讯 >> 正文

看透Surface现象 解析便携电脑轻薄之道

作者:网易  来源:中关村在线   更新:2014-10-1 5:47:18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第1页:Surface现象 无键盘化产品展现


看透Surface现象 解析便携电脑轻薄之道


前段时间微软发布了第三代Surface Pro,官方将其定义为可作平板使用的笔记本电脑,产品定位经过两年的飘渺时光终究落回了应当的位置。自第一款Surface产品诞生之初,媒体及消费者都将之与苹果产品MacBook Air与iPad做对比,其结果可想而知,作为软件帝国型企业其产品本应引领行业标准,不想却被冠以“高不成低不就”的头衔。


微软将第三代Surface定义为“全面创新的笔记本电脑”这无疑会引导用户去以笔记本产品的思维方式重新认知Surface,剑指苹果MacBook Air似乎已经成为如今最为热门的话题,避开iPad则是理所应当。Surface与MacBook Air之间的关系并非产品硬件本身那么单纯,深层次崭露着两家软件企业的生死格斗,更深则是商业竞争的优胜略汰。


看透Surface现象 解析便携电脑轻薄之道


看透Surface现象 解析便携电脑轻薄之道


抛开苹果产品不谈,Surface设计理念是值得提倡,经过三代演变到如今追求轻薄的Surface Pro 3,无键盘触控化产品形态得以展现,我们将这一系列类似设计理念称为“Surface现象”;当然Surface并不是第一款这样设计的便携电脑,然而有着“软件帝国”这一主角光环,使其更容易成为舆论焦点,以其名称命名一种现象无可非议。


去键盘配触控屏化,手持触控笔的“Surface现象”


“Surface现象”并不是针对一款产品的概念阐述,而是近年来笔记本电脑轻薄设计理念的其中一种体现,这些相关产品都有着共同的特点:平板电脑思维带动了一部分产品去键盘化,移动智能时代遗留下的触控伤痕;这并不是在批判这些产品四不像,它们已然成为了一个时代的标志,在动荡不安的传统PC行业里添加一些新鲜血液,兴许是件好事,也难说这不是创新。


第2页:超极本流行元素 低功耗造就轻薄


看透Surface现象 解析便携电脑轻薄之道


创新源自产业的升级,而创新又能使产品企业保持新鲜活力。这些年“创新”这一名词似乎成为了苹果的代名词,但是并非所有创新都能有苹果效应,尤其是像笔记本电脑这类传统PC产业,用户已经习惯了传统PC的工作模式和使用方式。因此要在传统PC的基础上创新就不仅仅是产品形态之改变,同时也要试图去改变用户习惯。


英特尔主推超极本概念影响了不少OEM厂商(图片来自网络)


看透Surface现象 解析便携电脑轻薄之道


笔记本电脑体积多年不变,而面对移动终端产品的市场压力,英特尔推出超极本概念可以说是明智的,核心硬件厂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约束”终端设计厂商的动作,生产更加轻薄的产品以顺应市场需求是首要的任务。借着超极本概念,英特尔开始低功耗处理器市场发力,在今年晚些时候我们就能看到14nm制程的低功耗处理器,低功耗、低发热量为笔记本的轻薄设计提供了可能。


更高水准的制造工艺带来更低功耗、低发热量(图片来自网络)


看透Surface现象 解析便携电脑轻薄之道


不过从市场反应来看,超极本推出之初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大部分消费者仍将超极本看作笔记本电脑,或是一台更加轻薄的笔记本。而面对移动终端产品的强力攻势,尤其是平板电脑的流行,虽说平板电脑开始蚕食传统PC的份额是夸张的说法,但终究有竞争对手总不能停滞不前,于是变形概念再一次被提及。


变形笔记本早在2003年就已经出现,实际上当时的Tablet PC可以算作如今变形超极本的前身。当然,现在的变形本相比从前要更加有时代感,多极化元素的混合,使得变形超极本形态各异,优缺也各异。再到后来,这一概念被划分到了2in1电脑里,这又回到了前面所提到的Surface现象,然而轻薄并非止于此。


变形本在曾经一段时间里流行着


产品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笔记本电脑轻薄之路,笔者接触过不少轻薄产品,从产品中能够体会到笔记本厂商们在设计产品时的态度。众家持有积极态度去设计产品,这是笔者欣赏的,哪怕其产品或许在市场上的反响各异,或褒或贬,有创新与改变才有将来这是始终如一的概念。


抛开成本不议,回归观望轻薄笔记本的发展趋势,笔者并不认为只有去掉键盘配备触控屏才能更加轻薄。乔布斯曾经说过,之所以没有在笔记本上使用触控屏幕的理由,最重要的是人在手臂悬空的状态下操控屏幕容易造成疲劳。因此苹果笔记本的触控板设计很大,并且配合OS X系统精心设计了诸多手势。


第3页:苹果设计思维 软优化带动硬变革


看透Surface现象 解析便携电脑轻薄之道


通过软件来制约硬件发展,或是激发硬件发展,苹果在做,其实竞争对手微软更早。多年来,苹果操作系统仅在自家硬件设备上使用,趋于小众,而微软Windows则面向大众,虽然前者通过软件优化来试图促进硬件设备的销量,但面对市场高占有率的Windows就显得稀疏许多。这也是为什么要将无键盘触控化笔记本电脑流行趋势叫做“Surface现象”的原因,硬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软件的制约,Windows系统出自微软,用之Surface。


因为Windows才使得Surface显得独特


看透Surface现象 解析便携电脑轻薄之道


将一款笔记本电脑设计得轻薄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成本、功耗、散热三者之间该如何平衡是个难题。在研发成本受到限制,功耗与散热无法妥协的年代,硬件上的“缺陷”就需要靠软件优化来弥补,打造轻量级硬件产品的同时软件优化需要花多少心思,在这一点上苹果OS X系统确实要比Windows有优势一些,毕竟前者针对少数几款产品的优化工作可要比数十家品牌上千款产品轻松许多。


看透Surface现象 解析便携电脑轻薄之道

苹果利用软件优化来改善温度情况这种方式利弊兼备



如何通过软件优化来促使笔记本电脑往轻薄方向设计,参考MacBook Air的设计便能知晓一二。发热量一直困扰着笔记本用户,在过去这一问题能难从硬件方面去解决,为笔记本加装液氮装置显然不太现实,加大风扇风力又会带来噪音问题,因此在过去很少看到特别轻薄的笔记本电脑(有却昂贵),即便是在如今也并不多见,散热问题限制着笔记本电脑轻薄化发展。


硬件无法改变,那么从软件上控制功耗与发热是一条可行的方法,这也就是为什么苹果敢将MacBook Air拿出来显摆。追求轻薄的笔记本用户主要是轻量应用需求的办公商务群体,OS X针对轻量化应用做足了优化,使得用户在使用MacBook进行轻量操作时(上网、视频、生产力工具)感觉不到明显的发热和费电。为何重复提及“轻量”这一词汇,因为在中高负荷状态下MacBook的散热情况差得很彻底,这种投机取巧的设定也算是一种好方法。


苹果将发热模块尽可能设计得更小有助于产品轻薄化(图片来自ifixit)


解决了散热问题,笔记本电脑轻薄化将不再是难题。那么再看MacBook针对硬件方面的散热设计,全金属机身能够提供较好的被动散热效率,散热风扇后置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掌托温度较高的问题,可是很显然苹果也无能将散热问题彻底解决,而是在机身轻薄化设计中加入一些特殊的设定,可以看作为结构设计与轻薄间的妥协。


第4页:制造工艺 结构设计与轻薄间的妥协


看透Surface现象 解析便携电脑轻薄之道


最后我们抛开功耗、性能、软件等因素不谈来说说制造工艺,这里不得不提苹果与索尼这两家比较有意思的公司,前者在铝合金改造上略有造诣,而后者则是碳纤维产物的霸主之一。要将一款笔记本电脑做得轻薄,除了模具设计需要紧凑精密以外,机身材质则更具代表性,以往我们看到的笔记本产品大多采用工程塑料,轻薄化难以保证产品坚固性,因此铝合金与碳纤维成了高端轻薄本的特供原料。


苹果MacBook Air引领了笔记本产品变革之路


看透Surface现象 解析便携电脑轻薄之道


在此不得不承认苹果MacBook对目前的笔记本工艺起到了一定的启示作用,MacBook Air借助SSD固态硬盘推动了轻薄型笔记本的火爆,而Unibody一体成型技术已经在笔记本领域开花结果。MacBook在今年升级了Retina屏幕,但核心工艺仍然是Unibody一体式铝合金,而MacBook Air也已经走过了快5年的时间,必须要拿出能够刺激消费的新东西来,1.36kg的MacBook算不上轻,680g的索尼VAIO X在重量控制上做到了准极致水平。


曾经的一代经典产品索尼VAIO X系列


因此对于多数OEM厂商来说,使用碳纤维是提升自身竞争力以及让产品更加轻薄的有力手段,在铝合金工艺泛滥且用户多少已经有些审美疲劳的时候,推出碳纤维产品是个不错的选择,亦或者等待新型材料的面世,不过新型材料其耐候性还需要市场的考验。


后记:


许多手机使用者调侃笔记本电脑为何如此庞大,在他们看来几毫米是分分钟就能看到的事儿,而实际上笔记本电脑经过了数十年才走过了这几毫米;功耗、散热以成本这三个因素一直是笔记本电脑在轻薄路上的绊脚石,那我们近两年来所看到的“Surface现象”代表着便携电脑似乎再走另外一条路。


附文:笔记本碳纤路的阻碍


在笔记本电脑轻薄化的道路上,碳纤维无疑是最佳伙伴,可是碳纤维为什么没能在笔记本上普及呢,可以总结出几个方面的原因:


1、碳纤维的外壳目前还没有ABS工程注塑那样容易成型,一般来说的形状都比较单一,加工一块碳纤维笔记本外壳所花费的时间要更长,笔记本早期的硬件成本较高,在外观工艺上采用碳纤维显然会带来更长的生产时间,所以我们早起只能在ThinkPad T系列、Voodoo等高端笔记本上见到过碳纤维。


2、碳纤维的着色都比较困难,相对于工程塑料和铝合金丰富多彩的颜色来说,碳纤维单一的黑色和黑灰色显然不符合人们对时尚笔记本的要求。


3、另外一个缺点是接地不好,容易引起轻微的漏电感,早起的ThinkPad笔记本外壳上都覆盖了一层绝缘涂层,就是为了防止这些轻微的漏电,这也无形中提高了制作成本。


4、环保压力大。由于环保法规和标准日趋严格,碳纤维生产所产生的废水和废气处理成本也逐渐增加。


5、然后就是用量管制,碳纤维主要应用在航空、军事国防领域,一些鱼竿、豪华汽车等市场也才少量用到,如果放开使用,则可能会对上述行业和领域构成影响。


第5页:延伸阅读:细说Surface与Air的故事


看透Surface现象 解析便携电脑轻薄之道


如果说MacBook Air是坠落凡间的“天使”,那么Surface Pro则是一步步登上阶梯的“天神”;前者因为乔布斯离去而升华成个人崇拜产品的典型代表,而后者则是手握消费大众引导方向的阵前军师。两者皆是折翼“天使”,所谓“折翼”即是呈现出不完美一面的事物,就MacBook Air与Surface Pro两款产品而言,定义即是如此。


自东芝(TOSHIBA)于1985年推出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笔记本电脑以来,这三十年间出现过成千上万款笔记本电脑产品,设计形形色色、概念五花八门、售价有高有低,曾经作为服务于人类的科技奢侈品,如今已是花开遍地,可仍旧存在着大众或小众的优秀产品在万花丛中独树一帜,他们信奉这样一句话:不是我们太优秀,而是你们不争气。


没有任何事物是完美的,只是我们需要向完美进发。有人说苹果产品就是对“完美”的最好诠释,个人崇拜的可怕力量在“Apple”这个品牌身上被挥洒得淋漓尽致。MacBook Air自诞生之初就被众人叫好连篇,相比之下Surface则是在叫骂声中自省且成长,前者更像是富贵家庭二代形象,后者则是艰辛打拼的北漂一族。


MacBook Air更像是富贵家庭二代形象


看透Surface现象 解析便携电脑轻薄之道


任何产品的开发都离不开技术力量,2008年第一款MacBook Air面世,如今回想着实有些许感慨,昂贵的售价、小众的定义,让人叹为观止?必然不是。由于技术水平有限,第一代MacBook Air并没有那么出色,而且十分糟糕,相比之下日系品牌索尼与东芝的产品早已将其超越,论设计理念也要超前许多。因此当年苹果这款产品的意义并非其产品本身所创造的价值,而是它敲响了当年Wintel联盟的危机警钟。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Wintel联盟就主导着全球PC市场,然而在新兴设备市场上却显得力不从心,并非技术力量不够强大,而是盲目跟从失去了方向感。这个问题看Surface第一代产品的两极化便能知晓一二,本应扬长避短却因手慌马乱而撞上了墙,作为软件公司欲想在硬件市场夺得一片天地,却因软件产品的失败而悔恨。


微软多年来的优势体现在软件之上,这次把Surface拿来跟MacBook Air做比较,而不再是ipad,是因为Windows系统用于对比iOS着实是大材小用,而且Surface的设计思路与英特尔近年来倡导的2in1笔记本电脑不谋而合,实质上可以作为新的行业标准来看待。


Surface的设计思路与英特尔近年来倡导的2in1笔记本电脑不谋而合


正如前面提到的Surface与MacBook Air之间关系并非硬件那么简单,真是两家软件企业的生死格斗,而这一场战能难说谁会败下阵来,但至少Windows系统的优势以至于一部分消费者在苹果本上装双系统。那为何要买MacBook Air?或许正是因为“不是我们太优秀,而是你们不争气”。那么新Surface端正了态度,客观的来说Surface是一款非常出色的产品,从外在的设计、品质、做工到内在的性能表现,Surface都可以说是最顶尖的,相比MacBook Air则是多了份制定行业标准的能耐。


阅读全文……



 

数码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数码:

  • 下一篇数码: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手机脏了洗洗就好了 日本京瓷推

    这款日本智能手机可以用肥皂和

    苹果日本AI研发中心将于3月正式

    索尼正式进军手游市场 明年发布

    日本众筹VR美少女“陪睡”计划

    日本众筹VR美女陪睡游戏 200万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