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两三年前,智能手环还鲜为人知,而现在打开京东商城,搜索“智能手环”,你会发现超过50个品牌的1500多款产品。虽然外形相似,功能大同小异,但是价格却横跨29元到1999元,这其中到底有什么不同?手环成本究竟是多少?本期数码暗房就来揭晓这个秘密。
严格意义上来说,智能手环应该算是个舶来品,因为美帝人民爱好健身,再加上微型处理器和传感器的发展,智能手环也就应运而生。既然是个洋玩意儿,想来还是高大上的,价格自然也就不会低,看看这些来自美帝的洋货吧:Nike+ Fuelband售价1080元,Fitbit Flex售价898元,Jawbone Up 24售价1458元……
手环江湖的乱战
原本江湖中是没有手环的,但是自从神秘门派谷歌出了一个智能眼镜之后,同为穿戴家族的智能手环也就顺其自然的出现了,对于智能眼镜高达上万的出场费,智能手环千元左右的价格显得非常有竞争力,再加上逼格虚高的计步和睡眠监测等功能,于是就有了很多尝鲜的高手。
中国有个流弊的武技叫高仿流,专门对美帝的产品进行模仿,由于空间维度的不同导致信息传递不顺畅,所以这个流派迄今为止无往不利。
由于高仿流的武技空有其形而无其神,所以价格也就只有美帝产品的一半左右。直到最近高仿流出现了一个怪才,手持价格短刃,神出鬼没,搅得手环江湖一阵腥风血雨。
到底智能手环成本几何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花费几百上千的成本去体验一个全新的消费电子产品,确实门槛有点高,所谓大众消费品,必须是一个大众能够接受的价格,尤其是在起步的普及阶段。但是早期的智能手环市场由于需求量较小,消费者也还处在被教育阶段,所以智能手环的市场价格有一大部分是尝鲜成本,随着消费者的认知度越来越高,这个价格也逐渐成为阻碍用户获得产品的门槛。
但是需求是产品的根本的驱动力,有了这个需求,必然就会出现牺牲短期利益或者硬件收益的厂商,比如素有“行业搅局者”称号的小米公司。在国内智能手环动辄三五百元,进口手环一两千元的市场环境下,小米手环79元的售价着实让所有厂商和消费者“惊呆了”。于是各种争议声此起彼伏,但是最终的根本还是在于79元的价格上,相比国内主流智能手环的平均价格,79元绝对算是个“跳楼价”。
那么到底智能手环成本是多少呢?我们今天以小米手环为例,主要来分析一下硬件材料成本。从产品层面来说,智能手环本身工艺并不复杂,而且不需要强大的计算能力,除了包装外,小米手环整体有两个部分,一个是表带,一个是机身,我们逐个来分析。
小米手环的表带由塑胶带和表带扣组成。表带采用道康宁公司的硅基热塑性硫化胶(TPSiV)材质,市场价格为90000元/吨(不含税),表带扣为铝合金材质。机身主体由内部的PCB主板(印刷电路板)和外部的铝合金块以及聚碳酸酯的主体外壳组成。
先说PCB主板,拆开小米手环后,能够看到主板上有处理器,三轴陀螺仪感应器,微存储芯片,电源芯片,震动器、LED灯、电池和其他元器件。小米手环采用的是Dialog A14580超低功耗传感器,市场价格大概在12.5元左右; 三轴陀螺仪感应器目前市场价格在6.5元左右;电源芯片(充电,DC/DC 等)2.5 元左右;可充电的纽扣电池2.5元左右;其他元器件(包括震动器等)6元左右;铝合金外壳、表带扣加上腕带5元左右;最后加上包装和外围4.5元左右,小米手环的整体材料成本为39.5元,需要说明一下的是,39.5这个价格是不含税的价格,加上17%的增值税的话,成本应该是:39.5*1.17=46.215元。
当然,产品的成本不仅仅是硬件成本,我们在这里只是粗略的计算一下具有市场代表性的小米手环物料成本,由此可以看出,按照目前的供应链状况,普通智能手环价格基本可以控制在100元以内。
应该理性的看待价格问题
我们所看到的商品基本上都是由企业研发生产和销售的,所以除了看的见的物料成本之外,还有包括研发、渠道、人力等其他成本,作为消费者应该理性的去看待一个产品,而不是一味的追求便宜。作为以盈利为根本目的的企业来说,追求更高的利润是其根源上的需求,以小米公司为例,小米手环79元的售价应该是正好覆盖成本。而接近成本价的市场行为也和小米公司对手环产品的定位有关,网友们可以根据这个小米手环的成本去对市场上的手环产品做个比较,帮助自己做出更好的选择。
说明:本文内小米手环部分物料的价格来自上游供应商,仅作参考。
编后语 :如果说智能手环只是一个检测个人运动量的工具,那么其本身就是一个凭空创造出来的“伪需求”产品;如果把它放在“身份ID”这个概念中,那么这将会是真正改变人类生活的革命性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