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也有一些投资家对索尼的裁员表示出乐观的看法,因为裁员对股东来说可以说是利好消息,标志着日本企业决策由重视员工向重视股东方向转变,也传达了高层领导者大幅改革的决心,有利于增强企业竞争力,重新树立股东对索尼的信心。
索尼于2000年9月时市值高达2000亿美元,如今仅剩200亿美元,远逊于苹果的5910亿美元和三星的1710亿美元。信金资产管理公司首席基金经理人藤原直树预期,平井一夫将继续裁撤无法获利的部门以重建索尼。
在一片看空日本电子业的声潮中,著名产业经济学家、中国社科院日本经济学会理事白益民也指出,日本电子产业整体并非衰落的,需要全面综合看待。“我们不能只关注这些衰退的企业,照相机、摄像机、复印机等市场目前仍然是日本品牌在垄断。实际上日本在整体的电子产品行业方面并没有太大衰退。”
南都记者 高凌云 实习生 罗楚楚
相关报道
定位错乱,日系手机重返中国欠缺话语权
近10年来,除了佳能和尼康所把持的技术依赖度特别高的影像产业外,整个日本电子产业早已物是人非,行业规则和消费热点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相对而言,十年来日本的手机产业是电子产业中变革最大的细分领域。例如现在的日系手机开始大规模采用美国人的触摸大屏设计和谷歌Android系统。但在“求同存异”的部分,日本人仍希望保持自己的“骄傲”。最终,却在被迫西化的浪潮中落得不伦不类。
NEC手机回归,雷声大雨点小
日本电子产业惯于把“迟暮”的企业整合起来,以求重振雄风,手机产业也不例外。NE C于2006年退出中国手机市场。除此之外,松下、京瓷、三洋、三菱等企业的手机产品亦早已从中国市场消失,全面退守日本本土市场。
2009年,NEC、卡西欧及日立将旗下的手机业务进行了合并,成立了名为“NEC卡西欧移动通信”的合资公司,这一动作使其成为了日本本土仅次于夏普的日本第二大手机制造商。随即,这家合并后的公司更宣布将进军全球市场。
两年多以后,NEC宣布重回中国市场。上月中旬,N EC手机重新进入中国市场,并发布了一款三防智能手机NEC909e,采用Android系统,标价与16G版本的iPhone 4S相仿,在5000元左右。
京东商城作为这款产品先发电子商务渠道,最先将这款产品放到了货架上。然而对比三星或苹果的同价位产品,问津者寥寥。仅有的数封评论,亦大都认为该款手机价格过高。NEC手机的回归,似乎并没有讨到头彩。
骄傲的品牌只是曾经
高通1Ghz处理器,800万像素摄像头,Android 2.3系统,NEC909e这款价格接近5000元人民币的手机并没有太过突出的配置。除去最大的卖点“军工三防”外,剩下的似乎只有NEC品牌而已。
不久前,NEC移动终端事业部市场总监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明确表示,回归中国的NEC手机将坚持走高端路线,原因是NEC树立了一个良好的高端品牌形象。事实真的如此吗?
就在NEC手机退出中国一年后,2007年NEC笔记本亦退出了中国市场。到此为止,NEC品牌真正面向个人消费者层面的只有显示器等零星的IT产品。剩下的中国业务只有投影仪、服务器、语音通信平台等主要面向企业级用户的产品。
昨日南都记者随机采访了20名20-45岁的普通消费者,谈对NEC品牌的印象。其中10人知道NEC品牌,但不知道NEC在中国卖什么产品。4人知道NEC有显示器销售,另外6人则不知道NEC品牌。值得注意的是,这6名被访者年龄在20-25岁。
“就像黑莓手机,很多人听说过,但真要花钱购买,未必有人愿意。”广东本地一家手机连锁市场负责人告诉南都记者。若放在七八年前,NEC确实能在渠道商中拥有不俗的话语权。但就目前的情况,若NEC手机要进场则需支付很高的费用。“曾经的品牌确实值得NEC骄傲,但在商言商,现在的NEC手机品牌根本没有竞争力。”该负责人如是说。
跨不过技术与市场的距离
在NEC回归之前,夏普是中国消费者唯一可选择的日系手机品牌。今年年初,索尼公司完成了对原索尼爱立信公司的全资收购,标志着原汁原味的索尼品牌手机重返中国市场。
到此为止,目前在国内销售的日系手机共有夏普、索尼和NEC三个品牌。乍看之下颇有日系手机重振雄风的味道。但仔细看看,除了SONY、NEC、SHARP这些耳熟能详的品牌名称外,进入智能时代的日系手机长着和三星、苹果手机差不多的脸面,跑着和HTC、摩托罗拉一样的Android系统。
“日系手机有自己浓厚的风格,但过去十年市场证明了这不太适合中国消费者的口味。如今情况大不相同,即便是日本本土市场的智能手机,亦普遍使用Android系统,但这种转变更像是‘被迫’的。”手机行业咨询公司战国策首席分析师杨群认为,无论是NEC定价虚高的三防手机,还是夏普转战智能手机后极力推崇的裸眼3D功能,看得出日系智能手机被迫大量搭载美国人的智能系统后,仍希望保持一些属于自己的东西。然而,和近10年来日本电子产业下滑的病根一样,军工三防、裸眼3D、太阳能这些原本需要大量技术投入才能实现的功能,并没有触动到手机消费者最基本的需求,更像是自娱自乐的玩意儿。
采写:南都记者 方南
上一页 [1] [2]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