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数码 >> 资讯 >> 正文

深度解读:亏损王京东为何突然盈利了?

作者:佚名  来源:新融街   更新:2016-10-3 10:24:36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8月15日):


看得出,京东团队最近一直想搞一个大新闻,自陆续放出:89年助理当法人,初恋回归管公共之后,近日又丢出一枚重磅炸弹:2016年Q2季度,万年亏损王京东既然盈利了?


翻看了一遍你国媒体的报道,果然就一些缺乏行业了解的浅薄媒体开始鼓吹了:京东从此走上规模化盈利道路。不过此言论是随风摇摆罢了。



其实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就可以说明白,那就是:改变是需要时间的,怎么可能在短短3个月之内产生质的变化呢?


要知道:在7月《财富》杂志公布的:16年中国500强亏损公司排行榜中,京东商城可以是以亏损93.7亿元成为中国企业亏损NO.1的人那;



所谓盈利,只是“财技”


一个企业的财政状况,远比一个人的财政状况来的复杂,并不是简单的:“有钱”“没钱”“盈利”“亏损”可以精准概括的;


而财报这个东西,是上市公司通过统一的标准公布自身的财务数据,为了帮助股票市场了解企业状况而存在的,但因为牵涉过于重大的利益,因此其中依然也有很多技巧存在可以修饰业绩,对此世人统称为:财技。


而财技威能之大,手段通天如乐视贾跃亭者,甚至可以到无中生有的境界(不懂的自行百度),而本次东哥只是略施小计,使用了: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而已;


事实上,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盈亏结果一般都会有两个:美国与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而我们耳熟能详的新浪、唯品会、优酷等都是这么干的。


因为,采用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计算时,期权费用、商业合并及合并导致的无形资产摊销都不会被计算在内,只包括了收入成本费用正常的利得损失。因此,只是一个会计准则的调换,就会让数字好看许多。以京东2016年Q1季度财报为例:



采取美国会计标准,就是亏损:8.6亿人民币,使用非美国会计标准,就是变成了:2.9亿人民币;


对此京东解释为:使用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能更好地反映公司运营情况。但其实作为刚刚接收1号店,并立马要求10个亿补贴迎战天猫超市的京东而言,这意味:可能2-3Q的利润增长都无法摊平的“合并及合并导致的无形资产摊销成本“,使用非美国会计标准,显然是京东避重就轻有意为之的举措。


而按照非美国通用会快标准,16年Q2京东宣布:盈利3.914亿人民币,那么也意味着一旦使用美国通用会计标准,就依然是亏损的状态;


所以,为了做一个大新闻,京东也是拼啦,盈亏就在一个会计准则间!!这个新技能,你GET没有?!



盈利财报背后:并非不能,只是不为


我知道看上面的文字,不懂的同学会问:那既然如倪叔你讲的这么轻松,东为何不在之前就使用:非美国通用会计标准把财报做正盈利呢?


倪叔的回答是:并非不能,只是不为,因为从财报上作出盈利,对于京东而言并没有太多好处,为啥呢?且听倪叔娓娓道来:


首先,质变不可能在短期之间发生


京东受限于自身模式,当前的状态只能做到在微损与微利之间摇摆,是不可能像竞品阿里巴巴or亚马逊那样赚钱的,财报翻红是其在此盈利方向上的第一步,但也是最后一步,踏出这一步的这一天就是京东将自身模式天花板公之于众的这一天,从此陷入被动;


因为,基于零售核心的电商本质上是一件这样的事情:与你家门口的便利店相比,它不能卖的更贵,否则就没有优势,但它要把商品卖给你,它需要自己采购,采购完仓储,再自建物流配送,中间还有建平台,打广告,商品折旧,客服,售后退换等一系列工作,相比一个非常赚钱的利润中心,它更容易成为一个成本中心,所以自营电商基本是一个烧钱的宿命,这是行业基因决定的,在金融,O2O等未来业务还未成长为供血单元之前,以京东商城为业务核心的京东集团,其本身的重资产模式就无法支撑一个高毛利的商业帝国;


其次,本次盈利的最大动因在于:伴随增速减缓的亏损收窄


第二季度净亏损为人民币1.321亿元(约合1990万美元),较上年同期的净亏损人民币5.104亿元减亏74%。但与亏损的大幅收窄伴随的是:京东核心GMV的同比增速从Q1的55%下降到Q2的47%,基本创下近年来的新低。


路透社最新的一篇报道中指出,京东收入增速符合管理层预期,但是收入增速下滑的趋势将持续。实际上,京东已经在披露第二季度财报的同时,对第三季度营收给出较为悲观的指引,京东预计第三季度的收入将进一步下降至590亿至610亿元,收入同比增幅将进一步下降至34%-38%。


按照倪叔说的,短时间之内不可能产生质变,能做的就是调整策略与资源布局,而京东选择的是:放缓增长,降低亏损,换取财务上的正向数字,但问题是以零售为核心的自营电商无法盈利(自营电商毛利率为7%,而京东光物流成本就要7%)解决之道就是增加毛利润率为70%的开放平台业务。



但一旦做大开放平台业务,就会影响京东用户体验,因此目前:开放平台业务保持在40%的水准,是京东目前可以维持在微利与亏损之间的红线所在,走自营亏损,走平台增速放缓,京东要再腾挪已无空间,但资本市场要的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大步向前;



最后,京东在保持增速与扩大盈利之间,将陷入左右互搏


对于下一步的京东而言,自营业务倚重的3C行业整体在减缓,第三方平台又必须限制速度。最自豪的直营物流业务,使用的是弹性很小的线下扩张模式(即增加服务必须增加人手,而非互联网那样无限扩容),高增长意味着高成本,在为用户提供良好体验情况下,也成为了盈利的阻力,如果需要更漂亮的营收财报,自营物流团队是最容易挤出成本水分的海绵。但是如果影响了用户体验,京东还是京东么?


当京东接下来的发展,在交易体量和盈利增速指标之上出现了相悖点:规模被限制,又有利润需求,那意味着只能一切都只能从苦逼的商家身上榨取了,但这无疑是一次的杀鸡取卵。


其实2015年年会上,京东高管就提到过,京东要在财务上盈利并不难,那为何迟迟不敢盈利呢?因为对于长期亏损的公司来说,盈利就是成人礼,一旦盈利了,整个资本市场对它的判断标准就从之前充满想象力的等待,变成市盈率标准主导,就像从对一个孩子的期待变成对成年人的期待。京东从财务上做出盈利来不难,真正的麻烦是:其放缓的业务增速很难满足资本对未来的需求。


下季度会如何呢?


纵观京东三年来的财报,有一个明显的规律:其交易额Q1低,Q2高(因为有618),Q3会有较大的回落,Q4又会有一定提高(年终大促)。所以Q3京东各项数据会进入相对的低谷。


除去自然周期的影响,还有上段提到的制约因素。近期京东高管的频繁变动也可能成为影响因素,比如京东商城CEO沈皓瑜调任国外。


当然,京东频繁换高管是一件持续了很多年的事情。好心的互联网媒体人整理了2012年到2015年京东换掉的高管,包括李大学、蒉莺春、王亚卿、赵国庆等等。涉及到CTO、CSO、高级副总裁等等各种职位。业内有段子甚至说,“京东高管比京东的库存周转更快”。


虽然此前高管更迭的级别都很高,但是CEO级别是迄今最高的。而且沈皓瑜的职位变动消息是因为提前被媒体爆出,进而正式宣布了转岗消息。


业务增长放缓,核心高管频频变动,期望值被越掉越高的资本市场,京东的Q3应该会有点艰难。


此外,京东频频举债数十亿美元之后,京东的标准普尔指数已经被降级,远远低于BAT,降级使其融资成本会提高。这些都是京东历年来累积的结果,也可能对京东接下来的发展造成影响。


讲实话:一盘棋下到这里,后面再要落子已经很难啦……



 

数码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数码:

  • 下一篇数码: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手机脏了洗洗就好了 日本京瓷推

    这款日本智能手机可以用肥皂和

    苹果日本AI研发中心将于3月正式

    索尼正式进军手游市场 明年发布

    日本众筹VR美少女“陪睡”计划

    日本众筹VR美女陪睡游戏 200万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