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日系数码相机企业的挤压,销量的负增长和萎缩的市场占有率使得中国数码相机生产企业到了最危急的时刻。
在“2008年中国数码相机行业发展趋势论坛”上,《IT时代周刊》获悉,联想集团已经退出数码相机市场,其官方网站上有关数码相机的产品链接也已全部消失。进一步的消息证实,他们已经停止了数码相机的生产,但售后服务还将正常进行。
联想集团于2002年4月进入数码相机市场,但在2004年就开始全面收缩。2005年,在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后,数码相机已经不再是联想重点发展的项目。2006年,在销售最后一批新款数码相机后,联想已有淡出数码相机市场,回归PC主业的意图。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国产品牌集中在中低端市场的产品结构本已直接影响国内企业的利润,加之随着索尼、佳能、尼康等日系品牌开始从高端市场向中低端市场延伸以及联想的退出,国产品牌的“江山”进一步缩小。
回顾中国数码相机市场,明基受到西门子手机业务的拖累而收缩产品线,出售了数码相机业务。方正、TCL、紫光、明基、联想这些国产品牌也已陆续退出数码相机市场。目前除爱国者品牌还在坚守阵地之外,中国本土品牌均已尽数退出。
原有品牌纷纷退市
国家在1999年就已经开始扶持海鸥等传统相机企业进军数码相机市场。国家计划委员会投资1.05亿元在上海海鸥照相机有限公司立项并引进数码相机生产线。按照当时规划,到2001年,海鸥的数码相机年产量将达到60万台——主要为33万像素和110万像素。然而,海鸥更新换代的速度远远跟不上市场需求。1999年,海鸥引进的主要是33万像素数码相机的生产线,2000年,市场开始流行1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2002年数码相机市场的主流产品是200万像素,海鸥引进的数码相机生产线很快便过时,只好给日本厂商做数码相机代工,其主营产品仍然在光学和传统相机上。
国内另一传统名牌凤凰也曾宣布大规模进入数码相机市场,然而由于资金和技术的短缺使得计划难以实施,只能放弃数码产品。
从IT领域过来的国产厂商在数码相机领域也碰到了同样的难题。 2000年初,方正、清华紫光陆续推出130万像素和2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系列产品,成为早期进入该领域的中国IT厂商。2002年5月,联想也推出了自有品牌的数码相机产品,随后朝华科技、TCL等也先后进入了数码相机市场。
国产DC的辉煌时期在2000至2002年期间,当时众多企业进入数码相机市场,并且依靠价格竞争追求利润,结果造成整个行业的震荡。2003年国家取消DC进口配额限制,日系企业大举进入中国建厂,降低生产成本,给国产企业造成巨大的冲击。
中日数码相机的市场遭遇战主要从2003年开始,这一年亦被国内经销商称为“史无前例的吐血甩卖之年”。
日系企业掌握了核心技术并稳稳占据高端市场,他们为了形成垄断之势,通过价格战拓展低端市场。国产企业则为了保持市场占有率,以低于成本价的价格销售,利润率迅速下降,本土品牌几乎全部亏损。此时,国产数码相机全面收缩而日系品牌占据中国数码相机市场主流的格局逐步形成。
2004年,数码相机市场形势开始急转直下,国产企业纷纷告急。方正科技在2004年上半年宣布,改变原定数码相机业务的3800万元的资金投向,大举收缩了其数相机业务;清华紫光暂停了新品的上市,全面收缩业务;联想也确定了回归PC主业的新战略,其数码产品业务被调整到了零售产品事业部,在公司业务分类中,是地位最低的三类业务信息产品业务群之一。
日系公司凭借核心产品元器件以及对核心技术的掌握迅速超越了国内的数码相机企业。IDC的数据显示,从2004年出货量来看,日系公司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近90%。与此同时,在国内数码相机“阵地”坚守了几年的国产品牌声音越来越弱,联想、清华紫光、北大方正、爱国者等中国企业的数码相机销量不到1万台——仅能在低端产品市场分得一小杯羹。到2005年,经历了市场动荡和调整之后,中国数码相机市场仅存留联想、TCL、爱国者和明基四家企业。
专家指出,中国数码相机品牌在竞争中受到重创,其原因有二:其一,数码相机市场竞争激烈,竞争环境恶化。由于取消进口配额和降低关税,国外厂商挟此有利条件冲击中国市场;其二,在黄金发展期,中国数码相机领军企业在技术研发和资源整合两方面均未做出成绩,竞争中处处被动,又由于资源没有整合,不得不各自为战,最终在市场波动中一触即溃。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