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迪网讯12月11日消息,Google近来针对手机市场的动作频频,引人关注。首先,Google在2006年1月发布手机版本的网络个人化服务,用户可通过手机登入Google主页的Gmail、新闻、RSS等免费服务,只要手机已安装支持XHTML浏览器。
据港台媒体报道,8月,Google搭配原有地图服务,推出Java软件下载,手机用户可借此取得所在地的餐厅、电影院和实时交通信息;11月,Google升级移动Gmail功能,提升以手机接口读取、编辑E-mail的速度。此外,Google还持续发展与移动电信厂商士的合作关系,从美国的SprintNextel、CingularWireless,到日本KDDI、欧洲Hutchison3;同时Google也一直尝试新的商业模式,例如在日本等国家推出手机短信广告等。
近日Google执行官EricSchmidt指出,在不久的未来,手机用户将可在营运商、内容开发商,及Google一类的应用软件厂商的通力合作下,以免费的价格取得由广告赞助的手机。这个新构想牵涉到整个移动服务产业链的运作,即使是Google,也无法预测它会发展到什么地步,但对消费者而言,这当然是个值得期待的好消息。
预计到2007年底,全球手机用户数将迈向30亿户大关,Google显然不可能放过利用手机平台,向全世界扩展版图的机会。主管Google无线产品的高层DeepNishar表示,2006年已是Google的手机年,该公司在2007年会继续推出创新的产品,包括使用更先进的手机技术,如GPS,发展LBS移动寻址相关服务。
Google在手机应用的策略基于3点认识。首先,手机具有个人化的特点,即使家人之间也不会像共享PC一样共享手机,凸显出服务个性化的重要,手机个人化网页与移动Gmail,正是为了让用户通过1个网页获得所有信息,而无需登入不同的网站。
其次,手机的移动性最适合发展适地化服务。人们希望利用随身携带的手机,查询所在位置附近的信息,例如用户在手机上输入关键词“电影”时,可能是想找家电影院;但若通过PC查询,可能是想找与电影相关的其它数据。GoogleMaps服务即可显示最近的电影院、放映时间,甚至让用户以手机预订电影票。
第三,应用软件在手机领域,很难采取一统的解决方案。各地区手机用户的服务使用习惯有很大差距,例如欧洲用户流行短信沟通,但日本市场以手机邮件使用较为普遍。Google为了使服务能够在全世界运行,必须采取区域化的产品开发策略。
电信厂商针对手机用户推出琳琅满目的服务项目,但如果消费者无法体会这些服务的真正价值,就不可能发展出市场。数据服务不能局限于开放下载最新手机铃声,这只是1种娱乐方式,不会成为用户生活的核心。要促使数据服务普及,营运商至少需克服两大障碍,一是让消费者理解服务的价值,愿意付费使用服务;二是使付费服务的订价简单化、透明化。
尽管Google已公布与数家营运商的合作关系,但Google所有软件都可以通过手机上网直接使用,可能使营运商失去用户控制权,而采取抵制态度。现阶段Google期待营运商将之视为推动新服务和创新的合作伙伴;但有朝一日在市场、硬设备等其它条件成熟之下,Google是否会越过营运商,推出与自家软件搭配的品牌手机?在Google的动作下,这样的假设似乎越来越真实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