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欧美和日本的VR游戏大不同!美少女文化影响深远

作者:3DM新闻组… 文章来源:3dmgame.com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7-5 10:43:19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曾长期担任游戏与 IT 产业记者、后投入游戏开发者领域耕耘多年,现在则是亲自投入 VR 虚拟实境游戏开发的日本游戏产业专家新清士,特别应邀举办讲座,以「亚洲区特有的创意能在 VR 领域带来怎样的创新内容」为题,分享他多年观察与实际投入 VR 游戏开发的心得。


新清士提到,其实日本与欧美在 VR 概念上的差异,可以用两部知名的科幻电影来说明。日本对 VR 的概念,就像是《攻壳机动队》初代电影版中的最后一幕,草薙素子在与傀儡师进行融合的时候,从幻觉中看到的是自光芒中降世的天使(神),代表日本人在虚拟世界中期望能目睹现实中不存在的东西,像是神明或是虚构的角色。而欧美对 VR 的终极概念则是《骇客任务》,虽然主角生活在母体虚构的世界,但所有的感受都跟真实世界无异,是 VR 技术追求的终极目标。


1970 年生的新清士今年 46 岁,毕业于庆应义塾大学的商学部与环境情报学部,后进入游戏研发公司并辗转成为日本经济新闻社旗下的 IT 与游戏领域专业作家。现任 VR 产品 / 服务孵化器计画「Tokyo VR Startups」董事以及 VR 游戏开发公司「よむネコ」社长。目前正在开发 VR 逃脱游戏《Emigma Sphere~透明球之谜》。


新清士提到,他最初是在新加坡的游戏开发者活动中首度体验 VR 游戏,当时他体验的是一款概念近似《潜龙谍影》的潜入暗杀游戏,採用的是第一人称,不过激烈的动态画面让他没完两下就吐了,回到饭店还休息了一个多小时才恢复。当初他打从心底觉得 VR 这玩意儿没什麽前途,还把这段经历写在报导中,结果被 VR 游戏开发社群当成是敌对的唱衰者。


不过之后当他体验过由日本知名 VR 游戏开发者近藤义仁所开发的《Miki Miku 握手》之后,整个观感就改变了。这款展示是将特殊的 FPS 控制器加以改造,在上面装上假手,透过这个模拟的假手与虚拟世界中的初音未来握手互动。体验者可以感受到栩栩如生的虚拟歌姬初音站在面前与自己对望与互动。他感慨的说「这真的不是正常人能做出来的东西」,惹来现场一阵哄堂大笑。


而製作这段展示的近藤义仁可以说是日本 VR 游戏开发的灵魂人物,虽然当时大家都还在摸索 VR 游戏的开发,但他却能掌握几个关键重点,包括透过对摄影机视点下功夫来营造「沉浸感」,透过视线与握手互动来营造虚拟人物的「实在感」,而且是以固定位置呈现,所以完全不会有动态造成的晕眩问题。在投稿到 niconico 之后获得很大回响,深深影响了日本 VR 社群的走向。


汇聚了这些要素大获成功的《Miki Miku 握手》,深深影响了后续专业开发人员在 VR 游戏开发的走向,像是 BANDAI NAMCO Entertainment《铁拳》小组开发的《夏日课程》就继承了这个以角色为主题的走向,成为日本特有的「Communication VR(交流 VR)」要素。


新清士表示,日本原本就有悠久的美少女文化,可说是万物都能美少女拟人化,而且大家非常喜欢有魅力的角色登场,因此对在虚拟空间中出现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女性并与之互动这点有著极大的兴趣,而这个倾向在亚洲市场也很吃得开。不过相较之下欧美几乎没有这种以角色为中心的 VR 应用出现,主要是将 VR 视为一个新型态的装置,内容方面则是以重现真实世界为主。


至于为什麽会有这样的差异呢?对此新清士提出了他的见解。他表示,日本虽然把「Virtual Reality」译作「假想现实」,但事实上 VR 的意思并不是假想现实。造成这个误解的源头,是来自 1965 年日本 IBM 在技术手册中将电脑的「Virtual Memory(虚拟记忆体)」译作「假想记忆体」,之后 Virtual 这个词在日本就一直被解释成「假想」。




[1] [2]  下一页 尾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