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小米为什么做高端?雷军说是必须的!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7 15:35:58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
【巴士数码】1月16日讯:新旗舰小米Note发布之后,外界最大的声音是来自对售价的质疑,小米不是超高性价比,超低售价的手机么?为什么这次的旗舰敢卖2299元?顶配版甚至卖到了3299元?对此,雷军第一时间在微博做了回应。 以下是雷军微博全文:--------------------------------分割线------------------------------------ 为什么小米要做定价3299元的高端手机? 1月15日我们发布小米Note顶配版后,很多人这样问我:为什么要做一款定价3299元的高端手机? 答案很简单:因为我们的用户需要。 首先,小米已成为了消费电子国民品牌,仅去年我们就售出了6112万台手机,相当于中国平均每20人就购买了一台小米手机,这么大的销量意味着我们的用户群已经从发烧友拓展到了国民大众以及高阶用户群体。 客户群放大了,需求和购买力也就随之呈现出多样化。 其次,智能手机消费需求整体也在提升,在发烧友们追求的顶配高性能、大众一直欢迎的高性价比之外,用户对外观、工艺、品质感的要求也更高了。 小米用户的需求在哪里,我们的征程就到哪里。为了满足这些需求,我们要在多面同时努力:既要最顶尖的设计和工艺品质,又要坚持最发烧的性能。 于是,小米Note成为了小米第四条会长期演进的独立产品线(前三条分别为小米、红米和红米Note )。 为了追求独特设计,我们下了很多功夫,比如金属边框和上下两面曲面玻璃,尤其是3D玻璃后面板是业内首创,成本极高。同时,我们坚持初心,永远为发烧而生,配置了业内最豪华的HIFI系统、光学防抖大光圈后置摄像头以及大像素前置摄像头等,顶配版更是集结了全球最强大的八核心64位高通骁龙810处理器、4GB LPDDR4 RAM、 64GB的eMMC 5.0 ROM、2K分辨率夏普/JDI屏幕以及支持FDD下行最大速度450Mbps的LTE-CAT9标准,这些都是最尖端的科技,需要大量的成本。 小米的梦想是让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的乐趣,我们认为高价并不是高端的代名词。如此不惜代价地做最好的产品,我们依然坚持高性价比,3299元依然是紧贴成本定价。实际上,小米在每一个价位段上,都会坚持提供业界最好的性能、最好的性价比,这是我们的商业模式、我们的愿景所决定的不动原则。 这很不容易,小米Note我们做了快两年时间。 还有,小米毕竟是一家非常年轻的创业公司,在起步之初,我们把更多的力量投向了高性能、高性价比。现在经过4年多努力,我们的团队、我们对供应链的掌握都已经有了相当的能力,能够在大规模出货和超过品质稳定性要求的基础上,做出小米Note这样迄今设计最漂亮、工艺最考究、性能最强劲的小米手机。 小米的最高阶产品永远会是智能手机行业旗舰标准的定义者。这是小米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发烧友们对小米的期望,是小米的初心,也是我们更加进取的动力。 小米Note是小米成长的心血结晶,有着里程碑般的意义。 创业至今4年多,小米最让我自豪的其实并不是业绩、估值增长本身,而是公司团队展现出的成长性。业绩之外,它体现在更强的学习能力、更具柔性的自我调整、更坚决的进取之心,我们的团队每一点进步都能换来下一步成长更大的空间和推力。当我们有了更强大的实力,我们就能做出更能超乎用户预期、让大家惊讶的产品,这种可能性才是小米价值的真正所在。 所以,请大家今后依然要期待小米的进步,持续给我们支持和信心,我们一定会报以更多的产品惊喜和成长奇迹。 小米Note 是小米2015年的开场之作,这一年我们还将攀向更高,走向更远,推出更多千锤百炼的精品,和更多生态链伙伴合作,让智能家庭生活更便利、更省心、更精彩。 ---------------------------------分割线------------------------------------ 雷锋网观点:小米从卖第一台手机到现在,只过去了3年多的时间。如果说为什么公众对小米的期待总是围绕着低价?这也许和小米最初的策略有关。可如今的小米已然不是当年的“碉堡了”,在完成疯速增长之后,开拓高端市场是小米发展到今天必然的一种选择。当然这并不是小米被2014年的6112万刺激了,这两年如此用心地推红米就看能看出小米为此酝酿了很久。 从雷军的回应中可以看出,小米Note做了两年,跨出这一步对小米来说是非常坚定的。既然品牌已经有了,只需要给消费者一个可以接受的理由,所以雷军会开始讲设计,工艺,用料,手感等不太实用但却有需求的东西,同时可以提供更多的“附加值”,因为这些才是与其目标市场比较匹配的。 现如今,向高端进发基本上是国产手机的共识,这是品牌崛起后的自信,就算我们不从民族主义出发,剥离了洋品牌天生的优势,大家站在同一个维度上竞争,对中国消费者来说也应该是乐见其成的。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