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从兴盛到衰败 看日系电视如何败走麦城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tgbus.com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12-4 12:11:37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
2014年2月6日,大家还沉浸在春节长假中,但是一时间,来自于邻国日本的一个消息引起了轩然大波。这一天,索尼宣布将自家的电视业务从集团中予以拆分,从而成立新的全资子公司。通过此举,来实现在2014财年提升电视业务,达到扭亏为盈的目的。而在此之前的2013财年,索尼预估电视业务亏损为250亿日元,约为人民币14.81亿元。 曾经风生水起的索尼电视,如今已经陷入亏损的困境。其实说到日系产品,特别是黑电方面的电视机,相信大家都是耳熟能详,能一口气说出索尼、松下、三洋、东芝、日立、夏普等多个品牌。这些品牌从CRT电视时代开始,就进入世界市场,而在国内市场中也是有着极高的市场占有率。 在这里,我们就来简单的回顾一下,日系电视的辉煌历史。以及近些年来,日系电视是如何走向下坡路的,这其中,有很多问题是值得深思的。 ■ 日系电视曾经光环萦绕 以索尼为代表的日系品牌,之所以从CRT时代开始就获得认可,以索尼为例。其深入人心的特丽珑技术相信资深电视迷都已经非常熟悉了。特丽珑(Trinitron )是索尼公司为电视机和显示器的阴极射线管注册的商标。特丽珑阴极映像管又称单枪三束管,为水平方面凸起而垂直方面笔直的柱面显像管。其画面比起同时代的普通显示器颜色更加鲜艳锐利。可以说,索尼发明的特丽珑显像管电视,在画质上达到了巅峰级水准,让CRT电视充分发挥其显示效果。 而相比日系品牌,国产品牌电视在开始之初没有过多的自主知识产权,很多核心技术都是需要从国外引进,因此,就制约着国产电视的发展。虽然整机售价相比日系等进口品牌实惠很多,但是在画质方面,与之相比却是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别。 当年电视中反复播放的广告,其中“TOSHIBA,TOSHIBA,新时代的东芝”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东芝电视不仅画质出色,特有的火箭炮音响系统,折服了很多挑剔的用户,这也是日系电视最为辉煌的时期。 由于CRT电视受到技术原因所限,因此在尺寸方面,一般最大只能到34英寸左右。因此等离子电视在市场占有率方面节节攀升,率先领航市场的,是以松下为代表的等离子电视。从1997年开始,松下就着眼于等离子电视业务,在本国乃至全球,都取得了很大的销量。其中很多经典机型,一直被消费者所津津乐道,高画质表现让很多液晶电视都望尘莫及。 ■ 日系品牌的衰败之路 然而日系企业在CRT、等离子电视时代的辉煌,并没有在液晶电视时代得以延续。2002年,国内第一台厦华15英寸液晶电视问世,2003年1月,康佳推出国内首款42英寸液晶电视电视。其实进入液晶电视时代以来,由于日系品牌电视虽然也及时转型,无奈产品制造成本过高,国内用户的购买力有限等原因,自从进入液晶电视时代以来,日系品牌电视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而在技术上,日系随着LG、三星等韩系厂商的崛起,日系厂商的优势也是越来越小。 因此,从2010年后,一个个消息传来。2012年5月11日,松下宣布2011财年亏损7721亿日元,约合人民币610亿元。在2013年松下更是宣布停产等离子电视产品,其中出现亏损的原因主要是受到电视业务亏损的影响。还有2013年5月8日,东芝宣布2012财年中,由于以北美为中心的液晶电视业务坚守,因此出现了总计5亿万美元的亏损。由TCL代工制造的东芝液晶电视,在销量上也是不容乐观。红极一时的三洋电视,更是悄然退出了国内市场。就目前而言,只有夏普、索尼少数日系厂商还在坚持。 ■ 写在最后,日系企业该如何转型 面对国内智能电视的兴起,日系企业显得无动于衷,还固步自封墨守成规,因此出现上述的问题也就不足为奇了。连年的亏损,让企业已经无力再去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去投入到智能电视的研发中来。结合此次的索尼拆分电视业务,成立新的事业部。我们也希望日系企业能够认真对国内市场进行调研,抓住消费者所需,为用户带来切实实用且实惠的产品,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逐步挽回错失的市场份额。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