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国产手机份额跌破30% 日韩品牌艰难度日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东方早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7-19 20:32:59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严丹虹

  也许韩国VK再也没有机会和三星LG争夺最轻薄手机的宝座了。这个曾一度风光的手机品牌,前不久宣告无法偿还韩国银行巨额欠款,破产下市已成定局。也正因如此,VK在中国地区的业务同样难以为继,并全面陷入瘫痪。

  然而,在手机行业遭遇“滑铁卢”的并不只有VK一家。仅在中国市场,不仅有东芝、松下、三菱这些日系手机黯然挥别,国产品牌更是还未度过“寒冬”。根据国内市场调研机构赛诺的相关统计,截止到2006年5月底,国产品牌手机企业在国内市场的份额终于跌破了30%,创下历史“最冰点”。

  国产手机“寒冬”未去

  波导止亏、TCL当季盈利……2006年第一季度,若干国产手机厂商给出的财报显示,这些早几年对抗洋品牌手机的老“英雄”,自从2004年底进入寒冬、纷纷陷入亏损泥潭以来,现在第一次发出了正面的消息。虽然中国手机市场的内销数量在不断增长,但国产品牌仍在遭受洋品牌的进一步打压。根据赛诺的统计数据,截止到今年5月底,中国市场国际品牌的份额占70.6%,国内品牌则已经跌破30%,到达29.4%。

  就洋品牌的表现而言,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少数几家跨国巨头几乎揽入了中国市场的“半壁江山”。信产部有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手机产业同比增长18.7%,但摩托罗拉、诺基亚、索爱、三星4家跨国公司手机产量已经占到全行业手机产量的64%,同比增长42.4%。洋巨头还推出大批千元以下的低端机,在二、三线市场疯抢国产品牌的份额。

  而国产手机行业则另有一番独特景观。一边是科健、南方高科等频频退市倒闭,手中的手机牌照变成“鸡肋”,一边是中天、宇阳等一批批新生手机品牌,喜气洋洋地宣布获得手机牌照。“围城”效应随之显现。

  业内认为,国产品牌手机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今后可能会缓慢回升,但很难做到“迅速反弹”。除了波导、联想夏新等原有的中坚力量外,新进入企业中部分品牌也已经呈现出比较好的发展态势,如金立、长虹等,但这些企业不可能再重复当年一些国产品牌手机迅速红遍大江南北的历史,它们只能依靠在一些细分市场和区域市场稳扎稳打开辟市场。

  日韩品牌日子不好过

  不过,并非所有洋品牌都春风得意。一些品牌尤其是日韩手机就因为“水土不服”而接连“兵败”中国。与这些企业在日韩本土的“称霸”地位相比,它们在中国市场的这般“狼狈”或许是起初未曾想到过的。

  最近的一个例子是韩国VK这一曾经创造年增长率3399%的韩国企业“神话的破灭”。2006年7月7日,韩国手机制造商VK宣布因无力支付17.8亿韩元的到期债务而申请破产。随后,VK在中国的合资企业———福建唯开也被曝光运营难以为继,部分仓库被法院查封。

  “风光不再”的不仅是VK。对韩国手机品牌老大三星而言,虽然三星目前仍保持全球手机第三的位置,但其一季度财报显示,手机业务利润率正在下滑,仅保持10%的水平。三星表示,主要是由于中国和印度市场的低价格手机需求强烈,从而导致手机平均价格下滑。

  日系手机更是接连败北。去年3月,由于大批产品积压陷入困境,东芝宣布从南京普天通信和东芝的手机合资公司撤资,并结束在中国手机市场的业务;而松下也在去年年底全线收缩手机“战线”,在除日本之外的海外市场退出2.5GGSM手机,并专注于3G以后产品的开发;今年2月,另一日系手机三菱也放弃业绩不佳的在华手机企业,黯然挥别中国。

  其实,本土化不强是这些手机厂商最终落败的一个共同原因。以VK为例,它进入中国的时间较晚,但并没能及时推出经典的畅销产品。而日系手机则过于侧重功能,忽略了中国消费者对外观的追求,且大都打中高端牌,在渠道上也没有投入巨。资“伴随着全球手机市场竞争的加剧,由于手机行业利润的摊薄,而来自银行和政府的支持也在弱化,缺乏规模优势的中小厂商未来出局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诺盛咨讯分析师韩小冰称。

  手机市场孕育商机

  然而,虽然一些手机厂商正表现出市场疲态,但巨大的中国市场仍给予许多企业以无限的想像力。

  信产部此前预测,今年国内市场将有9000万部的销量;赛诺数据则预计中国手机市场2006年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1.1亿~1.2亿部,比2005年增长30%~40%。此外,正在进行的“黑手机”整治行动将会进一步净化市场环境,为手机产业创造良性的发展环境。

  记者日前从“中国电话机大王”侨兴集团执行总裁吴志忠处获悉,侨兴将主打运营商定制,以此减少渠道成本、销售成本,提升自身手机销量;而专注于CDMA市场的京瓷振华公司副总经理兼营销总经理孙有安则称,在一些国际巨头GSM超低价手机上市之前,在现有平台上通过技术创新,抓紧推出性价比高的低价CDMA手机,正是当务之急。

  业内认为,各路手机厂商经过如此激烈的市场洗礼,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在经历阵痛期后,必将会有企业露出头来,进入世界主流厂商俱乐部。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