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日本运营商抗震经验:定制手机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4-24 16:35:42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日本是地震灾害大国,地震灾害频发。同时,日本也是世界上移动通信最发达的国家,日本的三大运营商NTT DoCoMo、KDDI和软银长期以来开发了大量适合本国国民使用的移动互联网服务。


不久前,本报记者特地前往日本运营商的营业厅考察其在地震灾害发生时的救灾和防治经验。记者看到,地震发生时,日本运营商的定制手机通常能发挥出及时有效的通报作用,曾经挽救无数的生命。平时,日本运营商也经常做防灾方面的演习准备,以便灾难时沉着冷静地应对。


“此外,地震发生时,运营商体现出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为灾区群众提供了充电、免费出借手机等各种便利。”野村综研电信行业顾问方晓表示,日本运营商在对抗灾难时采取的措施和积累的经验,值得中国学习。


定制手机的裨益


和中国不同,日本市面上销售的手机绝大部分都是由三大运营商定制,这些手机在设计的时候就加入了相应的预防地震的功能。


记者在日本最大运营商NTT DoCoMo在东京的营业厅看到,运营商定制的手机里面预制了许多地震防治功能,例如灾害留言板、语音留言、灾害紧急预报等功能,DoCoMo的营业厅里面有详细的宣传资料,介绍这些功能的用法。


在日本的地震、海啸灾难发生前十几秒钟,相关灾区的群众都会提前十几秒钟定点收到运营商发来的手机电子邮件,通知灾害即将发生这十几秒钟,往往可以救很多人的命,因为你可以在这段时间拔掉电源、关掉煤气,找安全的地方躲起来。


在日本生活了很多年的日本电通公司员工冯广明告诉记者,如果是在晚上,这些运营商定制的手机还会自动发出怪叫、警报声,把用户叫醒这就是运营商定制手机的厉害之处。


在地震发生时,手机用户可以登录灾害留言板,向家人报自己的平安,全国的用户都可以在上面搜索自己家人的名字。


由于这个留言板是用手机号做认证的,所以从老人到小孩几乎都可以使用,这是其相比起Line、微信等互联工具最大的优势,因为还是有许多老人等人群不适用Line这样的时髦互联网产品,同时,这项服务也是跨运营商的,不仅DoCoMo的用户可以登录,KDDI、软银的用户同样可以使用。


在地震发生时,往往也是电话被打爆的时候,尽管日本的移动通信网络很优质,但是也承受不起这么大密度的通话地震时当地的基站的负荷是平时的50到60倍。


这个时候,日本运营商通常会利用移动数据网络让用户语音留言。你可以输入家人的手机号码,然后对着手机录音,最多可以留言30秒钟这个功能看上去很像中国的微信的语音对讲功能,但是运营商开通这个业务的好处同样是,运营商所覆盖的人群要比任何互联网公司都要广泛日本的移动电话普及率接近100%,而Line这样的新兴移动应用,尽管在年轻人中很受欢迎,但是仍然有许多人不用。




[NextPage]

应急通信保障


日本三大运营商NTT DoCoMo、KDDI、软银的营业厅遍布日本大街小巷,在街上几乎和便利店一样常见,在灾害发生时,这些营业厅都欢迎用户前来避难,并为他们提供免费充电、茶水等服务。


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发生后,日本运营商快速的灾害应对机制,也有颇多值得中国学习的地方。


野村综研电信行业咨询顾问方晓告诉记者,日本的运营商平时经常会进行防灾演习,因此当时3·11大地震开始之后,救灾的过程显得井然有序。


当时NTT DoCoMo的日本东北分公司设立有灾害应对部门,平时就经常有演习,灾害应急中心里面有大屏幕里面实时显示各个通信基站的情况,现场大家都发现屏幕全部变成红色了,日本东北地区有4900个基站中断。


NTT DoCoMo立刻进入紧急待命的状态,当天开始,就把处于安全地区的营业厅、分公司开放出来,作为避难场所,为无家可归的人服务。


日本用户的手机上都可以看到避难地图,看到哪些地区的通信受损,哪些地区可以用的。这些避难点调配来了900多部卫星电话,免费借给用户使用。


除此之外,NTT DoCoMo还紧急设置了400多个电话充电点,为用户提供充电电池。对于一些在地震中遗失掉手机的民众,NTT DoCoMo免费出借了2000多部手机。


与此同时,NTT DoCoMo当时派出了60多辆技术支持车开往灾区,这些技术支持车既可以作为临时基站,又可以供受灾群众的手机充电。


当时日本东北部NTT DoCoMo有4900个通信基站受损,灾区通信受到严重破坏。NTT DoCoMo调派了大批移动基站车辆到灾区提供临时通信,同时也临时修建了许多临时基站,也在地面铺设一些光缆恢复通信。3月11日发生的地震,到4月底的时候,整个灾区的通信已经基本恢复到了震前的水准。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