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日本电器告别往昔光辉岁月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11-29 12:13:12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松下电器社长大坪文雄。(资料图片)

衰退内因

日企叱咤风云的日子一去不返,一方面与外部环境相关,地震影响的复兴计划加之日元升值带来的压力,面对苹果、谷歌、三星这些迅速崛起的对手,日企的艰难可想而知。

另一方面,真正的衰退实际发生在日企内部。对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缺乏持续地长期战略,被业内认为是日企最终被韩国企业超越的根本原因之一。一直以来,一流的制造能力和技术优势是日企最主要的核心竞争力。从进入中国市场开始,日企对中国的兴趣更多地表现为将中国作为其海外的生产基地,并没有意识到新兴市场的巨大潜力。据业内人士透露,从2000年开始,索尼已经注意到巴西、印度、中国等新兴市场,但是显然没有给予这些市场足够的支持,在最初的几年里,索尼甚至没有提高在这些国家的广告预算。三星则不一样,在技术上没有先发优势的三星,进入中国市场初期就注重消费者的需求,“做中国人喜爱的企业”,一度是三星提出的标志性口号。

固守自身技术,在关键转型期行动迟缓,则是日企衰退的第二步,直到2011年4月,松下电器社长大坪文雄才正式宣布,“取消等离子与液晶人为的区分标准,顺应市场需求展开经营活动”,而它也成为全球彩电企业中最后一个转型做液晶的企业。

而据资深家电专家刘步尘观察,“日企在开发新产品上的进取心也不复当年,投放新产品亦显得较为保守,与之相比,三星等韩国企业则相当积极。”这种保守的心态还反映到企业管理上,刘步尘分析,在日企的管理体系中,海外公司的实权一直以来非常有限,更多的权利仍然集中在日本总部,这种管理机制直接导致了对市场反应迟缓。

因此很难将日企的衰退简单归因到市场的不景气,从当初鼎盛时期的长期战略再到固守核心技术的策略,加之较为保守封闭的内部管理体系,日企的衰退更像是日积月累的顽疾逐步显现出来的过程。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