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中日韩竞争3D电视市场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7-6 17:10:24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如同史蒂夫·乔布斯用iPhone重新定义了手机一样,詹姆斯·卡梅隆的一部《阿凡达》让世界见识了3D的魅力。

  3D电影的成功同样让全球彩电巨头们沸腾不已。作为电视发展史上的重要技术革新,3D电视被很多人看作是电视产业的下一个发展方向。

  据市场研究公司DisplaySearch日前发布的一份专门报告称,在3D电影的促动下,3D市场已于2010年开始起飞。而且随着全球消费电子厂商陆续推出一批包括电视机、监视器、笔记本电脑、蓝光盘播放器、数码相机、摄像机、电子相框等3D相关产品进军家庭市场,加上原有的广告、公共显示牌和医疗等专业应用,3D正在推动一场从平板显示转向立体显示的技术革命。

  当然,革命性的新技术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同时,往往也会产生庞大的应用市场。对于电视产业,DisplaySearch的预测说,从2010年到2015年,全球3D电视的市场销售额将从11亿美元增加到158亿美元,出货量将从120万台增加到1560万台。到2018年,3D电视全球出货量更会达到6400万台,市场销售达到170亿美元。

  显然,众多彩电巨头都将目光瞄准了这个潜在的市场,而围绕3D电视,彩电业新一轮跑马圈地已然开始。不过和电视产业以往任何一个阶段一样,3D电视的竞争同样残酷。要想在这场竞赛中占据制高点,仅有机会是不够的。这是一场真刀真枪的实力较量,比拼的是技术、速度、市场适应和驾驭能力以及服务质量等综合实力。

  而对于中国、日本和韩国来说,不仅同处亚洲,且都是全球消费电子领域最为重要的制造中心和竞争对手,自然在很多领域都无法避免被放在一起比较,3D电视也概莫能外。

  日本:强大技术支撑全产业链竞争

  日本市场正在兴起一股3D电视热,相关产品也在不断推陈出新。虽然还远没有达到广泛普及的条件,但3D电视却被索尼、松下等电子巨头一致看好。

  索尼是最早在3D布局的消费电子制造商之一。2003年3月,索尼就与夏普、三洋、伊藤忠商社、东芝等5家企业联合70多家日本软件开发、出版、硬件制造商建立了日本的“3D联盟”,着手制定3D图像格式标准、内容制作指南及开发制作工具等3D相关标准。目前该联盟已经有100多家厂商参加,包括飞利浦、DTI等。

  与索尼一样寻找突破的还有松下。幸运的它搭上了《阿凡达》这班顺风车,与《阿凡达》绑定推广松下的3D系统。《阿凡达》放映期间,松下组织了几辆装载3D电视的房车在美国和欧洲各地周游放映《阿凡达》,为其3D等离子电视和3D蓝光播放器造势预热。

  在业界观察员看来,日本企业如此不懈余力地进军3D电视领域,或许与其在彩电业转型过程中没有很好抓住平板电视产业的机会有一定关系。

  索尼是CRT(显像管)电视帝国的缔造者之一,在平板电视发展方向上它选择了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技术,但汹涌而来的液晶电视狂潮淹没了索尼在全球彩电市场的优势。

  松下在平板电视的方向上则选择了PDP(等离子)显示技术,尽管它把PDP技术演绎得炉火纯青,但在平板电视市场上PDP仍然是少数派。

  在液晶显示技术发展方向上,显然韩国企业占据了上风,而中国企业的成本控制和规模化生产又难以企及,日本企业选择3D电视产业获取突破就很容易理解了:索尼、松下们把3D电视看作是重新回归彩电产业顶端的一个跳板。

  据悉,索尼首席执行官霍华德·斯金格为了重振企业,亲自推动公司每一个业务单元———从电视节目制作部门,到电影制片公司,到电子游戏部门———都要在全球市场中推广3D。“3D技术将给我们的很多产品赋予新的生命,在3D世界中很难忽视我们。”

  与韩国和中国企业不同,仅靠价格竞争无法获胜的日本厂商,采取了凭“技术实力”参与竞争的战略,在3D电视上同样如此。据了解,日本企业目前已控制了3D电视50%的专利技术。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支撑了日本3D电视产业的竞争力,从而对其他国家的3D电视产业发展形成一定的专利桎梏。

  不难看出,日本企业为了确保其在全球消费电子市场下一个10年的竞争力,早在多年前便展开了对未来走势的提前布局。而今年以来全球市场3D电视热,只不过是日资企业产业链发力的一个突破口。

  日本企业大张旗鼓进入3D电视市场的背后是坚实的内容基础设施,这也是日本企业在3D电视上最为重要的优势之一。以索尼为例,索尼先后并购了哥伦比亚公司、米高梅公司,在全行业内率先掌握了内容制作的主导权。今年,索尼宣布与探索传播和IMAX公司在美国合资建立首个专门的3D电视网,具备了3D节目内容传输的控制权。同时,索尼在蓝光3D影片、蓝光3D播放机以及游戏等方面都将推出3D内容。这样一来,索尼就形成了一个清晰的全产业链战略架构。

  与LCD、LED彩电相比,3D电视的战争已不再是单一产品的单打独斗,而是整条产业链的竞争。在业内专家罗清启看来,步入平板时代后,全球彩电产业就进入了以面板为基础竞争要素的竞争方式,谁掌握了面板技术或面板资源,谁就能掌控整个产业的发展。然而,随著3D电视的兴起,原有的彩电产业链被迅速拉长,以面板资源为关键环节的竞争正在让位于3D全产业链的竞争。因为3D电视不仅仅是一个接收终端,更是覆盖3D内容制作、传输、存储以及外接设备的全方位产业链。事实上,日本企业早已通过行业内外整合,快速构建覆盖全环节的产业链,而这种产业架构具有极强的排他性,一旦建立优势将长久获益。这一优势将在3D电视的产业整体切换中得到全面释放。

  在3D电视身上,我们可以清晰地感觉到日本企业强大的产业组织能力和产业生态构建能力。日本在彩电产业领域往往采取集团军作战的方式,相关决策者一旦发现或引入了具有市场潜力的技术“种子”,可以快速调动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力量,比如原材料供应、整体制造、技术应用研发等,形成一条完整的工业体系。这是日本彩电业保持全球竞争力的重要原因。

  韩国:压倒性供应优势确保市场领先

  尽管在发展3D电视上远没有日本企业激进,韩国却是最早有3D电视成品面市的国家。当日本企业的3D电视还停留在实验室时,韩国的三星和LG电子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先后推出了3D电视机。

  早在去年6月份,LG就在韩国推出了一款型号为47LH5047英寸的3D液晶电视。今年2月25日,三星电子也宣布,旗下的46英寸和55英寸超高清晰3D系列电视机也正式上市,成为最早量产3D电视的企业。

  相对韩国企业的快速反应,日本企业的市场进入则显得慢了半拍。直到今年6月,索尼才在日本本土正式推出3D电视成型机。

  韩国彩电产业在技术研发和关键部件的控制能力方面虽不及日本,但其快速赶超速度以及供应能力无疑是世界领先的。这一次,韩国企业也一如既往地以主动出击的姿态开始了3D电视的市场领跑。

  可以说,韩国是近几年全球彩电工业发展最快的一个板块,也是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的样板。面对瞬息万变的消费电子市场,三星、LG等韩国彩电企业采取了“供应力压倒性战略”,一方面紧紧跟踪全球产业技术最新发展趋势,并将这些技术能力转移到韩国本土,从而大大加速了韩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发展速度;另一方面则彻底贯彻低成本采购和制造体制,通过大幅提高供应力来降低产品价格,提高市场份额,进而形成大规模制造与成本领先的良性循环。

  目前,LG电子已研发出新的3D面板技术,而三星则开始量产与LED和LCD兼容的40、46和55英寸的3D电视显示屏,企图成为世界3D显示屏的生产霸主。

  面临日本企业在3D电视内容上的巨大挑战,韩国也在紧急行动。近来,LG电子同韩国国内的卫星广播企业SkyLife结成战略合作关系并积极拓展3D内容产业。事实上,SkyLife今年1月1日已开设3D频道进行24小时试播,而LG电子已经与它进行了接收设备、内容制作、电影引进以及相关产品的销售合作。其中仅3D内容制作方面,3年内将投资300亿韩元。韩国另一家企业三星电子也在与美国大型电影公司梦工厂动画紧密合作,以期短时间内确保大量3D内容。

  为了提高韩国企业的全球竞争力,在政府主导下,韩国彩电产业形成了一个企业财团积极投入、研发机构介入的利益共同体,以实现设备和零部件的国产化。

  对于3D发展目标,韩国计划2014年可创造15兆韩元(约150亿美元)产值,2015年将无需配戴眼镜的3D电视商用化,2020年开发出全息技术(指利用光线散乱的现象,呈现出立体影像的技术,所呈现的影像立体感卓越,与实际事物非常近似,甚至难以区分何者为真)。

  韩国有关人士认为,无眼镜3DTV与全息技术是未来3D核心技术。在上述目标下,韩国已研究计划在3D相机、设备、内容、人力、出口、使用安全等各层面上,投入专项资金,负责的组织主要为韩国通信委员会、知识经济部与文化体育观光部。

  在3D电视的标准制订上,韩国标准制订机构———通信技术协会下设有“下一代放送标准论坛”,并已有一些进展。而韩国发展3D标准除为了统一自家规格外,也希望成为国际标准。

  中国:市场快速消化和驾驭能力令人敬畏

  虽然在研发和专利技术上,外资企业已先走一步,但在产品推出时间和量产上,中国与国外没有太大差距。

  目前,我国的3D产业链已初露端倪,不单已有3D电视面市,而且还在3C图像处理芯片、3D动画内容制作等方面已经拥有一定产业基础。

  据了解,目前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都对3D立体显示进行了研究,重庆大学还专门成立了3D显示专业,另外,目前我国进行3D显示技术研究的企业也有几十家。

  在终端方面,海尔已经成功开发出了42英寸3D液晶电视,TCL不戴眼镜的3D电视则出现在深圳等机场以及广州亚运会场馆,长虹、创维也相继发布了积极的3D电视攻略。

  同其他领域一样,中国具有着令人羡慕的市场潜力。虽然中国的企业还没有进入量产3D电视的阶段,但DisplaySearch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谢大卫称:“3D、互联网两大激动人心的技术,将使得中国市场拥有更加令人期待的未来。”他进一步表示:“中国消费者喜欢尝试新的想法和应用,一旦他们接受这些产品,那么采用率增长将很快。”

  韩国教保证券的具子友分析师也对中国企业拥有的广袤腹地市场和快速消化能力表示了敬畏,他说:“正如10年前我们(韩国)在平板电视领域赶超日本一样,10年后中国将有可能在3D电视领域赶超韩国。中国如进入液晶平板市场,韩国的企业必须向高附加价值产品的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市场转型。”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中国发展3D产业应注重标准的制定。“3D立体显示产业链非常复杂,它不但是一个新兴的创新技术,更是一个融合的产业,简单地说它需要跟传统行业一起融合来体现价值。”中国立体视像产业联盟秘书长唐斌说,目前国际上并没有统一的3D标准,中国应该抓住这次机会,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把握发展3D产业的先机。唐斌认为,应当借助标准来推动产业发展。符合市场发展情况、能够满足消费者需求、符合大多数产业链参与者的利益、符合国家把3D产业发展政策的3D标准,才能最终走向主流,从而把握住标准的话语权。

  尽管市场的成熟还需要时间,但国家层面已经开始关注3D的发展。据了解,科技部或将3D列入“十二五”重大战略新兴产业;而工信部和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也在积极推进3D产业标准制定。

  今天,中国企业在3D上显然走的还是一条跟随战略,没有太多超越的地方。不过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将给中国企业提供更多的市场机会。只要中国企业能在技术上做好积累和沉淀,把握市场走势,掌握好火候后再伺机进入,或许能获得市场效益的最大化。

  然而,无论是3D电视还是其它可能出现的新形态,未来彩电业的竞争都将围绕内容环节展开,而终端的硬件制造只是产业链条上的一个环节,且利润稀薄,不是全球彩电业的竞争核心。但到现在为止,在全球3D产业布局中,中国的许多彩电企业还只是把3D作为一项电视附加功能,而且也没有内容运营的支撑。在业界专家看来,如果中国彩电业还继续保持这样的产业形态,则有可能会迅速走向边缘化,被日韩企业远远地抛开。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