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iPhone4深陷“天线门”苹果或遭遇大规模退货
|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7-6 11:57:12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
在宣布首周销量突破200万部的同时,苹果公司的iPhone4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麻烦之中。近日,不断有购买iPhone4的用户爆料,称这款号称“改变一切”的全新智能手机居然在最基本的通信问题上存在巨大缺陷———当用户的手紧握iPhone4的边缘时,其信号会出现迅速的衰减,直至完全找不到网络。截至上周末,投诉iPhone4信号问题的用户已经多达数千名,其中美国当年已经连续有数起针对苹果iPhone4的集体诉讼提交至法院。而一向“傲慢”的苹果在汹涌而来的用户批判声中也终于软了下来,作出了30天内用户不满意可全额退款的让步。业界人士预计,此举可能引发大规模iPhone4用户退货潮。
苹果始终否认存在硬件问题 在这场被网友谑称为“天线门”的风波中,苹果公司的处理态度一度颇为强硬。在6月24日iPhone4发布的数个小时后,就有美国网友在专业论坛上发布消息,称iPhone4引以为傲的边框天线设计存在致命缺陷,在用户用手紧握iPhone4的时候,其移动网络的信号就会在数分钟内完全衰减到无法通话的水平。其初,不少看到消息的网友还认为这不过是个别现象,但当有用户上传了iPhone4信号衰减全过程的视频后才引起了各方的高度关注。此前对iPhone4大肆吹捧的Endaget等网站也纷纷发布评测,显示此问题的确存在于iPhone4之中,而且不仅是美国地区的用户,全球其他首发国家和地区的iPhone4用户也纷纷反映存在同样问题。在国内最大的iPhone4论坛威锋网上,一些通过各种渠道率先获得iPhone4的国内用户也纷纷证实了“天线门”的存在。 然而苹果公司对于这一问题的披露却显得十分冷漠,史蒂夫·乔布斯在回复一位投诉该问题的用户的邮件中甚至劝该用户“你最好改一种方式来拿手机。”此言论一曝光立刻引来轩然大波,各大论坛上对于苹果公司至用户利益罔顾的傲慢态度口诛笔伐的声音高涨。不少国内网友甚至发起了抵制购买iPhone4的宣传活动。值得一提的是,有海外用户曝光的测试报告显示,iPhone4的信号衰减问题在使用苹果公司同步上市的边框保护套Bumper的情况下则会得到大大改善,因此不少用户提出了“苹果公司其实已经提前知道了天线问题,然而却不想解决以方便多卖些Bumper”的阴谋论。对此说法,苹果公司的声明中予以了否认,该公司表示紧握手机时信号衰减的问题任何手机都会存在,这并非是iPhone4的硬件问题。 压力之下决定全款退货 苹果公司所谓的“任何手机都有信号衰减问题,iPhone4用户应该改变手握手机方式的说法”,用户显然无法认同。不仅如此,就连苹果的竞争对手们也借此展开了嘲讽,诺基亚公司强调该公司的手机无论怎么握都不会存在无法通话的问题,摩托罗拉甚至干脆借助iPhone4的信号问题来为其即将在7月15日上市的新款手机做广告,广告中称:“最为重要的是,我们的手机采用了双天线设计。这样的设计允许你用任何方式拿着它,并在任何地方进行清晰通话。你有说话的权利,而你值得别人倾听”。 当然,真正让苹果妥协的还是用户的行动。7月1日,首起针对苹果和AT&T的iPhone4集体诉讼被iPhone4的用户提交给美国马里兰州地方法院,随后在美国的其他几个州,被iPhone4天线问题所困扰的用户也发起了多起集体诉讼。在这种压力下,强硬如史蒂夫·乔布斯也最终低下了高贵的头。上周末,苹果公司发布官方声明称,造成信号衰减的原因是“用来把讯号强度转化成格数的方程式居然完全错误。”在许多情况下,iPhone在已知的讯号强度中错误地多给了2格。因此,“当用户观测到他们用某种方式握住手机,讯号掉落好几格时,他们大多都位于讯号很弱的地方而不知情,因为我们错误地显示4或5格。”显然,苹果公司到最后也仍然不愿承认其产品存在设计缺陷。然而这种说法却无法得到部分用户的认同,威锋网的网友小强就表示:“苹果公司说这个软件错误已经有4年多了,在一代iPhone上就存在,这怎么可能,我原来的iPhone3GS就没有这个问题,这明显就应该是iPhone4的硬件缺陷。”事实上,根据众多网友爆料显示,iPhone4的信号衰减问题在手握边框天线结合部的情况时尤为严重,而且在不同批次的产品上变现不尽相同,对此,部分网友认为以软件错误来解释实在有些说不过去。 不过,苹果公司在最终还是拿出了一些诚意,据其声明表示,该公司未来几周中将发布免费的软件更新来修成信号显示错误的问题,同时也愿意为30天内购买iPhone4并感到不满意的用户办理全额退款。对此,深圳战国策分析师杨群表示:“这有可能引发一批较大规模的退货潮,对于iPhone4的整体销量可能造成较大影响,尤其是在美国等主流市场,会给苹果的竞争对手创造不小的机会。”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